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中国方案”
2024-07-27 中国经济导报 易碳家
    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近日,由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碳市场进展显著,发展成效逐步彰显,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显著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经过3年的建设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完成,法规保障得到加强,配套技术规范不断完善,为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夯实了基础。
    202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制度,做到覆盖范围不留盲区、重点环节有的放矢、处罚手段有效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与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其他配套制度共同形成了涵盖“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的多层级制度体系。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圆满收官,市场活力稳步提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盈亏基本平衡,符合政策预期。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31.79%。通过灵活履约机制共计为202家受困重点排放单位纾解了履约困难。
    保障碳排放数据质量,对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来说至关重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优化核算核查方法,对关键数据实施月度存证,并由“国家—省—市”三级联审,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智能预警数据质量风险,组织开展专项监督帮扶,形成问题“及时发现—移交督办—核实整改”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满足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有序运行的数据需要。
    与此同时,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等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各系统互联互通,全业务管理环节在线化、全流程数据集中化、综合决策科学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全国碳市场发展影响持续扩大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发电行业入手,现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其中,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63亿吨,累计成交额172.58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交易主体更加积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重点排放单位交易积极性明显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强制和自愿两个市场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并发挥政策合力。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这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又一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工具。强制碳市场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自愿碳市场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两个碳市场独立运行,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二者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
    随着减排力度不断增大,碳市场越来越成为全球普遍采用的降碳重要工具。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情况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国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配额分配方法展现了碳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优势,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

全国碳市场发展成效逐步彰显
 
    全国碳市场压实了企业碳减排主体责任,树立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识。《报告》指出,目前,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均建立了碳排放管理内控制度,其中超过80%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碳资产管理,并将碳资产管理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绝大多数重点排放单位对自身减排潜力和成本进行了评估,主动采取低碳技术改造、生产流程优化等减排措施,并进行内部碳减排考核,重点排放单位基本开展了元素碳含量实测。
    相较于强制性限产限排,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碳排放资源,企业减排方式更加灵活,更有利于促进行业减排。在保障电力行业快速发展、能源安全的前提下,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2.38%,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通过碳市场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导向作用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碳定价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据了解,2024年4月24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盘价首次突破每吨百元。碳排放权的绿色金融属性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配额质押等锚定了基准价格,撬动了更多绿色低碳投资,促进火电行业能效提升、能源结构调整,显现出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立足我国国情,一手抓长效监管机制建设,一手抓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建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科学有效、对接国际的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和管理制度,对全国4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了设施和企业层级的月度数据报送和更新,碳排放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大幅提升,化石燃料等关键参数实测数据为科学制定发布中国年度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建立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等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近年来,我国通过强化制度管理、明确责任义务、优化技术规范、加强监督检查等,培育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和相关机构,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报告》统计,2023年,我国有50余家咨询机构、450余家检验检测机构、近100家核查机构为重点排放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第三方技术服务。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核查机构服务进行评价,在关于工作及时性和工作质量的1.66万条评价结果中,合格比例达到99.7%。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