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 “碳达峰十大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2024-09-23 国家发展改革委 易碳家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四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取得积极进展。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成效显著
(一)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截至2024年7月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12.06亿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多实现向国际社会承诺的装机容量目标;水电、核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底分别增长了5819万千瓦、819万千瓦。从2020年到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15.9%提升至17.9%。
(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持续深化。“十四五”以来,完成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超7亿千瓦。与2020年相比,2023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下降了1.6个百分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提高了约15个百分点。2023年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3克标准煤/千瓦时。
(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推进。跨省跨区电力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比2020年底提高4000万千瓦。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3年底,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火电装机容量近7亿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抽水蓄能装机容量5439万千瓦,新型储能规模达到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2小时。
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全面推进
(一)节能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实施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加强绿证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口,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初步测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后,“十四五”前三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
(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深入推进。实施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十四五”前三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5%、完成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3亿平方米。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2023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与2020年相比下降约3%,截至2023年底,90%县级及以上机关单位建成节约型机关。
(三)加力实施新一轮节能降碳行动。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分领域、分行业细化分解“十四五”后两年目标任务,部署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实施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电解铝、数据中心等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推进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
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进展顺利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引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动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基本出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202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8%,较2020年增加0.7个百分点。
(二)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完善。充分发挥绿色制造标杆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国家层面累计培育绿色工厂近510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超600家。大力推行产品绿色设计,累计遴选451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推广绿色产品约3.5万种。
(三)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基础能力不断夯实。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更新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更新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组织建设重点装备制造业、重点原材料行业等“双碳”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重点产品碳足迹基础数据库。
四、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稳步推进
(一)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大力推广绿色建造方式,2023年新开工的保障房中应用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已达到80%。积极应用绿色低碳建材,建立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完善产品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目前绿色建材认证企业超过4000家、认证产品突破10000个。推行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全国9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成效显著,气候韧性有效增强。
(二)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行动,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动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优化新建建筑节能降碳设计,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2023年全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约20.7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94%。截至2023年底,节能建筑占城市既有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4%,累计建成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超过4370万平方米。
(三)建筑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积极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20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