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勤华:绿色“一带一路”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重要实践
2025-02-19 人民日报 易碳家
生态环境攸关人类存续,生态文明攸关人类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强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这一过程中,绿色“一带一路”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重要实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以全新理念为指引
 
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建设一条开放发展之路,同时也必须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是“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和内在属性,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在国际合作框架中的延伸。
 
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功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不少是全球南方国家,生态环境复杂脆弱,普遍存在加速经济发展、提升工业化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很多国家仍处于工业化相对初级阶段,以高能耗、重污染产业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加剧了地区环境承载力的恶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找到最符合其国家利益所需的绿色发展模式更是关键。
 
绿色“一带一路”所秉持的绿色发展理念,不同于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传统“绿色发展”理论强调的一种将增长与对资源利用、碳排放和环境损害的依赖脱钩的发展模式,而是既突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在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前提下,倡导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模式,将自然资源资产作为绿色生产要素,寻求将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导入自然资源,产出绿色经济增长,高质量地实现工业化和加速现代化,因而更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就是探索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共同繁荣之路,这需要更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
 
所谓更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包含绿色发展过程、绿色发展阶段和绿色发展结果三个方面,而不仅限于西方传统理论所强调的简单发展结果。绿色“一带一路”的先进性和原创性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相结合,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独特性和加强合作的大背景下重新构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了与“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发展过程,与“绿色经济”密切相关的发展阶段,以及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改善成果和进步的发展结果。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自然资源资产、绿色和可持续技术、经济增长和人类发展结果中,自然资源资产是经济的禀赋和初始状态,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或构成限制;发展成果是整体绿色发展的结果和现状,可随时间累积;绿色和可持续技术是在将自然资源资产转化为发展成果过程中的核心,在塑造经济和引领发展方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的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的制定,“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平台的搭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国际高层对话等系列主题交流活动的举办等,一方面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生态环保合作与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桥梁和纽带,另一方面也说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充分认同。
 
锚定目标积极作为
 
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我们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随着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共识和最大利益契合点,全球绿色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国际制度和规则,碳排放和环境容量的约束性持续加强,绿色发展的竞合趋势也日益明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绿色“一带一路”顺应各国对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希冀,拓宽了绿色低碳的现代化路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力推动全球生态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合作共赢的方向前进。
 
202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关于“全球治理机构改革”议题的讲话,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完善全球生态治理”的主张,阐明治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