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成“常态”?气候失序如何重塑经济社会?
2025-07-06 澎湃新闻 易碳家
入夏以来,全国进入“高温炙烤”状态。在副热带高压的掌控下,以江南地区为中心,高温天气大面积向外扩展,华北南部、黄淮至江南、华南的大部地区都将体验“蒸桑拿”。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了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不仅中国如此,极端气候正在成为全球的新常态。根据世界气象组织5月28日发布的最新气候报告,近5年间,有80%几率将出现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也就是说,2025年至2029年间,至少有一年的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前(即1850年至190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出1.5摄氏度以上。
 
来自欧洲、亚洲多国的官方气象数据也证实,今年的极端高温的确要比往年来得更早、更猛烈。日本气象厅7月1日称,受盘旋在日本列岛上空的暖气团和全球变暖影响,该国经历了自1898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此外,英国气象局7月1日发布公报称,英国经历了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6月,其中英格兰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科·巴雷特说:“我们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很遗憾,世界气象组织这份报告指出,未来几年没有暂缓迹象,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日常生活、生态系统和地球将承受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全球气候迎来突变,气候化身为“鲶鱼”,正在成为搅动各方力量的新变量。
 
从历史来看,气候的变化就曾影响着人类演化、国家兴衰。在“靠天吃饭”的古代,更多的丰收自然造就更繁荣的社会;反之,寒冷干旱所造成的农作物频繁歉收,必然孕育着灾难的种子。
 
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所著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显示,中国历史上商、周、秦、汉、隋、唐均属于气候较为温暖的时期,平均温度要高于现代1℃左右——凑巧,这些都是令当代中国人引以为豪、热血沸腾的所谓“强盛时代”。气候变化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改变了历史,也创造了历史。
 
如今,气候更影响着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力量平衡。
 
一方面,全球贸易往来、交通网络、资源格局等因素会因为气候而重塑。例如,沙特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今正面临转型,如果不能及时转型,或许在未来会变得贫穷。而可再生能源与非碳资源丰富的国家反而会因此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国家之间的政治格局也势必将随之而变。被美西寄予厚望的印度制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高温考验,夏季52摄氏度的高温扰乱了印度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计划,制约了印度制造业规模进一步上行的空间。进一步地,为对冲极端天气造成的风险,多中心的全球化分工格局也或将逐渐替代传统的寡头生产机制。
 
气候变化的原因很多,有一种声音认为,拉长时间线来看,气候变化的主因是周期演变。然而,周期的影响更多是一种长期效应。事实上,与气候本身的周期相比,人类自身正愈发成为气候变化中的扰动因子,影响甚至颠覆原本的气候周期。
 
人类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像是一组相互作用的系统:人类社会在适应气候变化时通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反过来影响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会进一步影响人类,刺激人类社会不断提升应对、解决气候问题的能力。
 
在以上两大原因的相互作用下,地球气候正在进入失序期。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发出过末日预言: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耗的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进一步影响气候,600年内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团火球。可以说,拯救气候就是在拯救人类自己。
 
而想要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危机,就需要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全方位变革。今天人类能做的,是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发展清洁能源技术,而整个系统的修复难以一蹴而就。是以,缓解气候危机需要的是全国、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