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金融游戏!三招破解“双碳”技术沉没成本困局
2025-07-06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易碳家
7月6日上午,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文明与低碳韧性发展实践”主题论坛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范英深入剖析碳市场机制对低碳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她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最终依赖广义低碳技术(涵盖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碳捕集等领域),但气候变化紧迫性要求技术应用曲线从“渐进式”(蓝线)加速转向“陡升式”(红线),这需要以碳市场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强力驱动。
 
范英强调,我国碳市场不同于传统金融体系,其独特价值在于构建三重激励闭环。首先是交易主体激励,覆盖八大高耗能行业的配额交易,倒逼企业减排。 其次是通过技术供给拉动如通过碳价信号激发低碳技术研发投入。最后精准导流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定向支持氢冶金等前沿技术,破解“沉没成本困境”(全球钢铁设备平均年龄低于15年,技改成本高昂)。
 
以钢铁业为例,范英揭示当前矛盾:长期需转向氢冶金技术,短期却因设备新、投资大导致技改迟滞。麦肯锡报告显示,大量经济可行的节能减排技术尚未应用,主因绿色金融支持不足与技术应用不确定性。
 
范英提出关键举措:
 
碳核算精细化:推动碳足迹核算从企业法人层级深化至具体设施与产品;
 
机制国际化:加快碳市场国际互认衔接,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政策协同化:强化碳市场与产业政策、绿色金融的耦合,构建“技术-产业-生态”统一发展体系。
 
她总结称,唯有通过碳市场激活技术、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联动,方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碳中和目标的深层融合。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