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用“减污降碳”之笔绘就营商沃土
2025-09-18 鄂尔多斯市经济合作服务 易碳家
自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以来,鄂尔多斯市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在政策创新、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打造标杆示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84项重点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00.99亿元,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5.8%和13.6%,2024年GDP达到6363亿元、实现“十四五”以来第3次千亿级跨越,减污降碳协同度2024年同比提升超过29%,减污降碳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突破,为鄂尔多斯一流营商环境赋亮丽生态环境之能。
沙海生金,全球最大光伏治沙体系构建生态屏障。全面推进“新能源+治沙”融合发展,创新实施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工程,加快建设大型风光基地。目前全市已建成光伏治沙项目近千万千瓦,治理沙化土地超30万亩;在建拟建规模近3000万千瓦,预计可治沙超100万亩。国家首批千万千瓦级风光基地——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导工程200万千瓦已全容量并网。
氢动未来,全球领先绿氢基地引领煤化工深度脱碳。实施“煤化工+绿氢/绿氧”耦合工程,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合成氨等煤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补入氢气,推动氢能替代多元化试点示范,开展“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航空煤油等示范。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绿氢+煤制烯烃产业基地(内蒙古煤制烯烃项目),采用“风光绿电”制取绿氧、绿氢,每年可替代煤炭消耗约253万吨,CO₂减排量超630万吨,NOx、颗粒物减排量分别超过1000吨、400吨。
绿色动脉,全国首个新能源重卡运输网络全面建成。实施新能源重卡、矿卡替代工程,推进“数字陆港”新能源重型卡车示范应用。率先在全国形成以氢能源为主的新能源重卡应用示范基地,氢能和电动重卡实现从煤矿到站台、从煤矿到园区、从煤矿到化工企业的煤炭短倒闭环运输示范应用。建成陆港4处,建成充换电站18座,投入运营779辆,新能源发运量累计达到810万吨,2024年矿区充换电站充电量共计达到3000万度,减少碳排放约7.8万吨,NOx约1.6万吨,颗粒物约23吨。
蓝天永驻,精细化治理实现空气质量持续领跑。印发实施《鄂尔多斯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积极构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体系,643个粉状物料堆场均实现全封闭管理。全部淘汰中心城区及旗人民政府所在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东胜区乌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沼气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项目顺利投入试运行,每年可节约煤炭消费近4000吨。“十四五”以来,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稳定在90%以上。
活水润城,全国首个地下水管理样板树立行业标杆。出台《鄂尔多斯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对非常规水单列章节,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出台全国首个地方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和煤化工行业土壤、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及自行监测技术要点,在自治区率先完成地下水重点区划定及配套管理办法,获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年度评估考核第一名。2024年5月,鄂尔多斯市在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典型成效获生态环境部表扬。
智创高地,一流科研平台集聚赋能绿色技术创新。构筑鄂尔多斯市实验室、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集群,配套专项支持经费。组织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揭榜挂帅”重大项目。迭代推出“人才新政30条”和“科技新政30条”2.0版,连续上榜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转化落地CO₂加绿氢制备绿色航煤、合成气一步法制芳烃、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百兆瓦时(MWh)级长时高效高温流态化工业热储能等重大技术成果,为鄂尔多斯市持续提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全民碳惠,暖城碳账户激活绿色生活新风尚。印发实施《鄂尔多斯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鄂尔多斯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方案》《鄂尔多斯“碳普惠”管理办法(暂行)》,上线“暖城碳惠”微信小程序,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领域低碳场景,打造个人碳账户,实现绿色低碳行为量化,建立碳普惠激励机制,引导全社区参与节能减碳,实现宜居宜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