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船舶污染“迫在眉睫” 排放清单亟待编制
2014-07-09 第一财经日报 易碳家

最新研究发现,在香港地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船舶污染,已经占到空气污染物总量的一半以上。在上海、深圳、天津等内陆港口城市,船舶污染的程度同样十分严峻。

“由于船舶港口空气污染防治在国内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尚缺乏体现港口特点的数据,相关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说,国内有关船舶污染的研究和相关政策措施还是空白。”3月上午,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说。

据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有关机构已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实施船舶排放标准,建立健全绿色港口评估体系,开展国家船舶港口排放清单编制,推动船用油品低硫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先行开展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试点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港口项目经理朱祉熹介绍,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有七个在中国。进出港口的船舶和货车虽然带来了货物和经济发展,但也加剧了港口和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

船舶、港口货运车辆及港口设备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污染物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欧盟相关机构的研究显示,2011年,远洋船废气排放导致的死亡人数为4.6万人。NRDC独立顾问冯淑慧介绍,根据香港的一份研究报告,2008年远洋船和内河船舶的废气排放造成当地1202人过早死亡。

“中国主要港口城市均属于人口密集地区,这就意味着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对中国的港口城市所造成的公共健康风险和环境影响较之其他国家的港口城市可能更为严重。”冯淑慧说。

由于船用燃料油含硫量高,加之缺乏严格的发动机排放标准,导致船舶污染排放远超其他污染源。“研究数据显示,一艘集装箱船一天排放的PM2.5污染物相当于50万辆国IV货车同一天的排放量!”冯淑慧说,约70%的远洋船废气排放于距离海岸线400公里内的海域,船舶废气可输送至较远的内陆地区,远洋船对城镇居民的影响远比人们想象的大。

NRDC3日在京发布的《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称,一些欧美国家已认识到船舶港口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为此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低硫燃料和清洁技术的应用,以削减二氧化硫、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这些政策包括转用低硫油、使用岸电、推广液化天然气(LNG)船舶、使用废气洗涤器、降低船舶航速,以及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建立船舶“排放控制区”等。

NRDC高级律师David Pettit对记者表示,欧美一些大型港口的经验表明,制定详细的港口废气排放清单,以此为基础通过减排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编制符合港口特点的“港口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并定期进行修订和调整,可以有效改善港口区域空气质量。(完)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