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碳排放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及部分有远见企业的重视。2007年6月20日,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二氧化
碳排放量计算器,让公众可以随时上网计算自己每天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从而引发了网络中此前发布的类似计算工具的火爆局面。今年以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工具在国内一些网站也开始流行。“计算一下你的碳排放,缩减你的
碳足迹……”关于碳排放量的计算,渐渐走入公众视野。
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走入民间
据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的最新统计和研究的数据显示,英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1万吨,其中40%直接来自个人和家庭的活动。鉴于很多公众对于是否能够通过自身行为帮助对抗气候变化,以及如何做非常困惑,环保部门称用这样一种计算工具能有效地帮助公众知晓、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那么,这个由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设计的特殊计算器,是如何让访问者计算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呢?
向这一计算器要结果前,访问者须先输入包括家庭、家电和旅行三大类生活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答案。在国内的许多人看来,上述三大类的一系列问题或许问得过于细节化了。譬如,家内供暖设备、能源类型及费用;家用电灯数量、节能型灯泡的数量;短途出差和长途旅行的次数,使用交通工具情况;开车里程、车型以及燃料情况;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待机状况和使用频率等。
访问者将上述情况输入后,计算器将根据个人或家庭使用的耗能设备、家电和交通工具的情况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为访问者提供节能降耗的建议。
自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发布以来,至少听到了一些声音,表明不少公众正在响应减碳的号召,转变各种“高碳”生活,倡导“低碳”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很多人认为,过“低碳”生活并没有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引出了一个新词——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它标示着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新的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缩减碳足迹已成为一些深具环境保护意识国家的流行语 成为该国民众的集体无意识行动
据悉,缩减碳足迹,在去年就已成为了一些深具环境保护意识国家的流行语,成为该国民众的集体无意识行动。
缩减碳足迹是责任之举,不能将二氧化碳计算器看作是游戏由中国科学院科学管理和自然资源、大气物理等3家研究所联合提出的《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政策与建议》显示,1999-2002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了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
据了解,目前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相对较低,约为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1/8,但是正如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所指出的,“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很快”。
尽管依照《京都议定书》,中国没有法定减排义务,但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中国,对于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也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由于能源结构的制约,且提高能源效率又受到技术和资金上的制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前景并不乐观。在此前提下,碳抵消活动显得尤为重要。碳抵消不仅可以体现在各种工业合作活动上,还可以包括公民个人的碳抵销活动中。
有鉴于此,国内环保NGO呼吁倡导,公众在这一问题上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譬如,环保NGO自然之友即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由全体公民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引起的,碳排放责任就不仅在生产方,消费方也应该主动承担,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补偿,即“谁消费,谁负责”,强调承担“个人碳责任”,它包括消费阶段的
节能减排,以及后消费阶段的碳抵消。
公民个人可以通过少开车、节约资源能源等方式为减排做贡献
在具体行为上,公民个人可以通过少开车、节约资源能源等方式为减排做贡献。而碳抵消则需要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植树造林。
碳计算器成为网络新宠,开始影响许多人的生活今年以来,国内一些网站也公布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让公众可以借鉴使用。“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三棵树来抵消;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一棵树;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植三棵树……”保护国际中国项目组及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启动一个新项目——碳计算器如此表示。该项目负责人说,“重要的还不在于提供给大家一个精确的计算公式,而是倡导一种责任理念。”计算器将“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
碳补偿”这一链条直观而简洁地呈现出来,并按照30年冷杉吸收111Kg二氧化碳来计算。其基本公式是: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电度数×0.785;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中途旅行:200-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如果不以种树补偿,则可以根据国际一般
碳汇价格水平,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补偿10美元钱。用这部分钱,可以请别人去种树。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的公众参与缩减碳足迹的热情不断提高。特别是,城市中一向高消费倾向明显的高收入阶层逐渐转变“高碳”生活的态度尤值关注。周先生是某外企公司的高级经理,收入颇丰,因而其家庭生活高消费现象明显。而自从某天周先生上了据悉为国内第一个“算碳—种树”网络
平台的“你好自然”网站,了解到“碳计算器”后,他就开始利用这一工具计算自己和家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有意识地用各种实际行动,鼓励家人参与缩减碳足迹的行动。他还将这一做法介绍给了周围的同事和朋友,让周围的同事与朋友知道,诸如拔掉电器插头、少用待机,开26度的空调,以及人走灯灭电脑关等不起眼的做法,并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负责的公民行动,是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的支持。事实上,像周先生这样的公民的做法并不在少数,其中环保NGO在其间的推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年“五一”黄金周,环保人士在
北京倡议,参与五一“绿游”——做
绿色游客,留住美好自然,过一个对自然友好的
绿色黄金周。“绿游”这个新词正在通过民间环保机构的推广,逐步走近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据悉,“绿游”目前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次制定的“绿游”标准是首次基于中国游客情况,参考了国际行为准则,供中国关心环境的游客自律的,希望中国游客通过减少因为自身行为对自然造成的破坏。“绿游”承诺内容包括:“我会仔细准备旅行,了解旅游地的信息,带一张地图;我会选择提供环保信息的景区、旅行社、旅馆和导游;我将计算我的碳排放并尽量选择用低碳的方式旅行;我将通过植树抵减我的‘碳足迹’,减缓气候变化,降低地球负担;我一定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我会支持购买当地生产的工艺品和食品;我会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我一定不随意丢垃圾和电池,并减少使用洗涤剂。”当然,这一缩减碳足迹的行动,还须更多的人来参与,才能显出更大的效应。据记者了解,仍有些人把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当作是一个新奇的游戏,当作茶余饭后的休闲。这显然有悖于该计算器发布的初衷。正如环保人士所指出的,谨记住它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它是在倡导“低碳”的生活——一种环境友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