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hina Emission Accounts and Datasets)
2016-03-02 易碳家 易碳家
 
中国碳排放数据库
通过控制和减少全球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本世纪内将全球平均增温趋势控制在2°C的范围内,已成为国际共识。2015年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更提出了将平均温升控制在1.5°C范围内的目标。作为发展中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中至关重要,中国已承诺于2030年达到其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编制开放获取的中国多尺度能源、碳排放及社会经济核算清单是实施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与措施的关键步骤。
CEADs在包括英国研究理事会、牛顿基金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研究机构的共同支持下,聚集了来自英美中欧等多国研究机构的学者,共同编纂中国多尺度碳排放清单,分析中国及其区域碳排放特征。该数据库为中国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提供坚实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设计与实施做出贡献。
 
CEADs数据库包括能源清单、二氧化碳排放清单、工业过程碳排放清单、排放因子及投入产出表等子数据库。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清单子库展示了从90年代开始的国家-省区-城市尺度的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清单;工业过程排放清单子库覆盖14种工业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投入产出表子库展示了关于排放因子测算及投入产出表编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碳排放数据库都有哪些主要特点  
数据库主要特点:
 
1.  基于同行评议研究并完全开放获取
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库包括能源清单、二氧化碳排放清单、工业过程碳排放清单、排放因子及投入产出表等子数据库,所获得数据来自于经过同行评价发表的学术研究。所有数据提供非商业用途的免费使用。
例如,中国各种能源消费类型的碳排放因子来自于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发表的论文,其煤种的排放因子基于对4243个煤矿的调查数据以及602个煤矿样点的实测数据,油品及燃气类的排放因子数据基于对20000组数据样品的测算,所有原始数据都可在网上免费下载。
煤炭排放因子数据采样点所代表的煤炭产量和含碳量
 
图1: 煤炭排放因子数据采样点所代表的煤炭产量和含碳量
Source: Liu Z., D. Guan, W. Wei, S. J. Davis, P. Ciais,J. Bai, S. Peng, Q. Zhang, K. Hubacek, G. Marland, R. J. Andres, D.Crawford-Brown, J. Lin, H. Zhao, C. Hong, T. A. Boden, K. Feng, G. P. Peters,F. Xi, J. Liu, Y. Li, Y. Zhao, N. Zeng and K. He (2015) “Reduced carbon emission estimates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and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 Nature,Volume 524, Page 335-338 (doi: 10.1038/nature14677)
 
中国碳排放数据库通过多尺度数据覆盖
 
2.  多尺度数据覆盖
 
CEADs数据库包括全国、30个省市及10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碳排放的详尽数据,为在不同尺度下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可能。中国由于自身统计体系特征和快速的经济发展,不同尺度下排放数据的交叉验证十分重要,我们研究团队先前的研究表明中国省级尺度能源消费加总的总量比全国的总排放量高20%(国家已在2015年末的能源统计调整中修正全国能源统计数据,其修正值与我们研究团队的结论相符合)。而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聚集区,具有全球一半以上人口及75%的碳排放排放。中国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因此,省级和城市级能源与排放清单数据将是国家尺度数据的必要补充和支持。我们致力于提供利用最新的方法编制的统一格式、统一统计口径、统一部门分布、可比较的省级及城市级数据库。
研究团队先前研究表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能源消费量比各省加总的能源消费量低20%
 
图2:研究团队先前研究表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能源消费量比各省加总的能源消费量低20%(已被2015年国家能源统计调整修正,修正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Source:Guan D.,Z. Liu, Y. Geng, S. Lindner and K. Hubacek (2012) “The gigatonne gap in China’s carbon dioxide inventories”Nature Climate Change, Volume 2, Page 672–675(doi:10.1038/nclimate1560).
 
在清单覆盖部门上,CEADs数据库除包括传统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数据库之外(包括40多个工业部门),还覆盖了水泥生产过程、石灰生产、玻璃、纯碱、氨水、电石和氧化铝等14种工业过程碳排放的详尽数据。
 
中国石灰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图3:中国石灰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Source: Shan,Y., Z. Liu and D. Guan (2015) “CO2 Emissionsfrom China’s Lime Industry” Applied Energy , forthcoming(doi:10.1016/j.apenergy.2015.04.091)
 
中国碳排放数据库包括碳足迹(产业链隐患碳排放)及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
 
3. 包括碳足迹(产业链隐患碳排放)及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
CEADs将陆续提供与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相关的一系列数据。例如,由于生产出口产品所产生的碳排放可能会随着国际贸易而造成碳排放转移,而从产业链视角出发,分析产品或者国家的碳足迹数据将从消费端量化碳排放,明晰减排责任。例如,我们团队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近四分之一的排放是由于生产被消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所致,表明西方国家借助全球贸易在向中国转移碳排放。CEADs数据库将提供碳足迹数据以及用于计算碳足迹的投入产出表等一系列数据。
 
中国由于生产出口产品(主要出口至美国欧洲发达国家)而产生大量碳排放
 
图4:中国由于生产出口产品(主要出口至美国欧洲发达国家)而产生大量碳排放
Liu, Z., S.J. Davis, K. Feng, K. Hubacek, S.Liang, L. D. Anadon, B. Chen, J. Liu, J. Yan and D. Guan (2016) “Targeted opportunities to address the climate-trade dilemmain China”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206 (2016) doi:10.1038/nclimate2800
 
中国碳排放数据库合作共建
 
合作共建:
 
我们诚邀海内外同行共同研究,参与建设CEADs,包括新数据的补充以及更新。关于CEADs的具体疑问或建议,以及参与相关研究,请联系:
关大博          Dabo.Guan@uea.ac.uk
https://www.uea.ac.uk/international-development/people/profile/dabo-guan
刘竹            Zhuliu@caltech.edu
http://www.hks.harvard.edu/centers/mrcbg/programs/sustsci/people/research-fellows/current-fellows/zhu-liu
单钰理          Y.Shan@uea.ac.uk
https://www.uea.ac.uk/international-development/people/profile/y-shan
 
友情链接: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http://www.wiod.org/new_site/home.htm
Tyndall Center for Climate Change http://www.tyndall.ac.uk/
Global Carbon Project: http://www.globalcarbonproject.org/
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MEIC http://www.meicmodel.org/about.html
复旦大学能源流向与碳排放数据库 http://dvn.fudan.edu.cn/dvn/dv/FDED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