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资源、生态资产、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等一系列概念愈发活跃的出现在政策、新闻甚至日常生活中,不少地方的绿水青山有了“明码标价”,各地在算经济账的同时,也开始计算生态账。而对于这些概念,不少人表示“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生态资产核算到底是什么?如何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算上一笔生态账?
生态资产是什么
生态资产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它的提出反映了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及各类自然资源的认知水平迈入了新的阶段。尽管学术界、管理决策部门都对生态资产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对于生态资源、生态资产、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等多个类似概念暂无明确界定和区分。
为什么要进行生态资产核算
生态资产核算是践行两山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理清城市生态本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和科学的决策支持;同时,生态资产核算可为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生态资产核算哪些内容
生态资产核算需有明确的行政边界,通常以自然年度为单位进行核算。一般认为,生态资产核算包括直接价值核算和间接价值核算两个方面,如森林、土地、水、矿产资源实物价值即为直接价值,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调洪蓄水等生态服务价值即为间接价值。国内外关于生态资产核算的分类方法暂未有统一的标准,现有研究大多参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或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有关要求进行划分。
生态资产如何核算
生态资产的直接价值核算可通过经济活动直接体现,间接价值的核算则较为复杂,需建立一定的
方法学体系进行合理的考量。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生态资产的间接价值核算方法一般包括直接市场价值法(如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收益现值法等)、替代市场法(如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影子
价格法、旅行费用法等)和假想市场法(如条件价值法等)。常见的生态资产核算参考指南包括《环境经济核算体系2012中心框架》(简称SEEA-2012)、《自然资源(森林)资产评价技术规范》(LY/T 2735-2016)、《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等。
国内
案例介绍
厦门市:厦门市组织编制《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统计核算技术导则》,对厦门市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价值进行了核算。经计算,2018年厦门市生态系统价值量为1827.02亿元,与2015年相比,2018年厦门市生态系统价值增加624.01亿元。其中,休憩服务价值最高,占比83.08%。
丽水市:2019年1月,丽水获批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试点城市,制定并实施了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试行办法,包括3大类(生态物质产品、调节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产品)、40小类指标体系。核算结果显示,2017年,丽水市生态系统生态总值(GEP)为4672.89亿元,同期(2017年)丽水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仅为1298.2亿元,GEP向GDP的转化率只有27.78%,表明丽水市仍有大量生态产品的价值未实现转化。
承德市:承德市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于2015-2016年积极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共形成1张总表、4张分类表(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矿产资源资产负债表)、2张扩展表(环境综合核算、生态综合核算)和47张辅助表。结果表明,2010年承德市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为18.71万亿元,2013年承德市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为19.44万亿元,分别是当年GDP总量的213倍和150倍,充分反映了承德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较好。
建议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积极开展生态资产核算工作,摸清自身生态“家底”,构建“绿水青山”基础数据库。同时有针对性地挖掘区域各类生态价值,探索开展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研究,真正实现区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