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研究
2020-06-18 网络 易碳家
  摘要:在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以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为由提出了征收碳关税的议题,并且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碳关税问题的由来。其次通过整合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数据总结出我国出口贸易的特点。最后分析了碳关税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并针对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碳关税;高碳行业;高碳产品;出口贸易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成就。然而,随之而来便是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便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多次以应对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为由提出要对全球的高碳排放国家征收碳关税,而发展中国家也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由此碳关税问题在全球也引起了广泛的热议。碳关税在当今世界各大环保以及经济会议上被频繁地提上了会议的讨论议程,虽然目前世界上没有真正征收碳关税的实例,但是不少国家尤其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要征收碳关税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不难预测,在未来碳关税的正式征收已是必然的趋势。而中国自2007年以来,正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自然会成为碳关税讨论的焦点。同时,由于我国日益增长的碳排放,碳关税的开征必然会给我过的对外贸易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那么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碳排放国家,碳关税对于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究竟是消极或者积极,我国又该如何积极地应对碳关税。这些都是国内外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
  1.碳关税的概述
 
《京都议定书》
 
  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第一次发布报告,旨在呼吁整个国际社会能够重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且希望能够尽快在国际上达成条约以履行环保义务。同一年,联合国开始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全体谈判工作。四年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各国达成了同心协力面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协议,以期能够有效地通过国际合作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由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也成为了全球首部人类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公约。
  然而,原则性的共识对于严控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有具体的执行行动。因此,1995年《公约》缔约方的第一次会议发表了《柏林授权》,以期能够达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协议从而可以进一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历时两年,终于在1997年,《公约》的一份重要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在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通过,并且在2005年正式生效。截至2009年,共有189个国家和欧盟都成为了《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然而,《京都议定书》的突破远不止其针对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所设定的目标,更大的突破在于对于这些目标还制定了具体并且合理的时间表。“例如,在《京都议定书》附件A中明确表明,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六氟化硫六种气体从法律意义上定义为温室气体”。而各个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均要以二氧化碳当量(即二氧化碳减排量)来度量,除二氧化碳之外的其他五种温室气体均会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在《京都议定书》附件B中则用具体的数字为《公约》附件一国家设立了2008年至2012年第一承诺期内的减排目标。
 
碳关税问题的提出
 
  “碳关税(CarbonTariff),即是指进口的主权国家或地区对于在国内没有征收碳税或者能源税、存在实质性能源补贴国家的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二氧化碳排放的特别关税”。目前碳关税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高耗能产品尤其是钢铁、水泥、玻璃制品等征收碳关税。
  “早在2006年11月6日至17日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第1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就提议:应对没有签署后2012气候变化国际公约(即后《京都议定书》)的国家的出口工业产品征收额外关税”。然而当时的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反对意见,原因是认为这个提议与WTO规则存有潜在的冲突。因此,该提议在当时并未能够在普遍范围内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普遍认为,碳关税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的。“2007年1月,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要求美国签署《京都议定书》和后《京都议定书》时,警告美国如果不签署该协议,则会对进口自那些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所以,希拉克提出碳关税最初是为了在欧盟运行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背景下,欧盟国家通过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来避免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尤其是高耗能产品所遭受不公平的竞争。而在2007年11月,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也重申了碳关税的重要性,其目的同希拉克一样是为了“保护欧盟在运行碳排放交易体制下面临执行成本急剧增加的企业不受不公平竞争的利益损害”。而在2009年6月,国际关于碳关税的讨论更加升级。萨科齐甚至建议如若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没有对碳关税问题达成一致,则会考虑将碳关税设立成为一种机制来达到控制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的目的,同时也能够为欧盟公司与来自尚未运行碳排放机制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之间的竞争创造一个公平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1.3碳排放的核算
 
碳排放的主要核算层面
 
  “碳排放一词其实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由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的主要温室气体,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目前国际社会有两种核算层面。一种是核算基于终端消耗的碳排放量,这种核算标层面主要适用于企业以及项目碳排放的核算。另一种则是基于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这个层面的核算是适用于产品或者服务的碳排放的核算。由于本文主要是针对产品以及服务,所以重点介绍基于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模型对产品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估算”。这种核算层面主要有PAS2050、ISO140440/14044、ProductandSupplyChainGHGProtocol以及ISO14067四中方式。而在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方法便是PAS2050。
  PAS2050的评价依据主要是ISO14040/14044的评价方法,但是他是通过明确的规定各种商品和服务周期内的GHG排放评价要求而制定的。它规范了从企业到企业和从企业到消费者的两个角度该如何确定系统边界和与该系统边界内的与产品有关的GHG排放源、完成分析所需要的数据以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我国出口贸易特点
 
高碳产品占据出口贸易的主要地位
 
  高碳产品即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产品。而在我国,这些高碳行业产品的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本文以化工产品、机电产品以及钢铁产品为例,分析高碳行业产品在我国货物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力。
 
化工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力分析
 
  化工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许多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许多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许多国家都把化工行业当成本国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来发展。但是化工行业也属于高污染和高排放的产业。在我国的出口贸易领域中,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的出口总额也是在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06年我国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额为445.30亿美元;2007年我国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额为603.24亿美元;2008年我国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额为793.46亿美元;2009年我国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额为620.17亿美元;2010年我国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额为875072亿美元;2011年我国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额为1147.88亿美元。
 
  化工产品以及有关产品除了在2009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有所下降之外,其总体趋势是在是逐年增长的,并且其出口额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2006年,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的4.6%;2007年,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的4.9%;2008年,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的5.5%;2009年,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的5.2%;2010年,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的5.6%;2011年,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的6.0%。
 
  化学品以及有关产品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额比重的增加,证明我国的化工行业在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一直在提升,其对于我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大。不难预测,化工行业在我国货物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力将继续沿此趋势增大。
 
机电产品在我国货物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力分析
 
  机电行业也属于支柱型重工业,并且也是高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而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一直是我国货物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在我国货物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统计数据表明,从2006年至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比重一直居高不下。200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比重为56.7%;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比重为57.5%;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比重为57.5%;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比重为56.7%;200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比重为59.3%;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比重为59.1%;201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比重为59.1%;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比重为57.1%(见图1.3)。
 
  机电产品从2006年至2012年,在我国货物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这说明机电产品在我国货物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机电产品出口形势将会直接对我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形势造成巨大影响。
 
钢材在我国货物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力分析
 
  研究指出,全球CO2排放量有20%是来自全世界各国的工业生产。而在工业生产中,钢铁生产所产生的CO2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5%-20%,由此计算出钢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据世界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4%-5%。这也使得钢铁行业在全球密切关注碳排放的国际大背景下被推到风口浪尖。据国家国家海关总署统计,从2006年至2012年,我国的钢材出口数量从4301万吨增加到5573万吨,并且有持续增加的趋势。钢材在我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影响力也将增大。
 
发达国家成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家,我国的货物出口贸易额除在2009年因为国际金融危机有下降之外,一直在稳步上升(见图1.4)。这说明我国出口贸易的势头越来越强劲。
 
  而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在2011年,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的18983.8亿美元,亚洲市场以8990.4亿美元占据47.4%;欧洲市场以4135.7亿美元占据21.8%;北美洲市场以3500.7亿美元占据18.4%;拉丁美洲以1217.2亿美元占据6.4%;非洲以730.8亿美元占据3.8%;大洋洲以408.9亿美元占据2.2%。
 
  其中亚洲地区的日本以1482.7亿美元占据亚洲市场的16.5%。而在北美洲市场,美国以3244.5亿美元占据92.7%。综合分析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占据我国出口贸易额的比重,这三个国家和地区以8862.9亿美元占据46.7%(见图1.6)。
  图1.6-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占据我国货物出口额的比重单位:%
 
  这说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然是我国货物出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对我国的货物出口贸易的意义非常重大。而这些国家正是征收碳关税呼声最高的国家,因此,一旦征收碳关税对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影响非常大。
  3.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双重性分析
  3.1实施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减少国内三高产品的生产、减轻环境污染
 
  “所谓“三高”产品是指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产品,一般指的都是钢铁化工产品等”。而在我国,这些产品所在的行业基本都是传统的资本密集型出口产业。“一旦这些产品出口被征收碳关税,从需求角度看必然会提高该类产品的价格以至于减少进口国对该类产品的需求,从供给角度看,碳关税的征收会导致该类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的上升,降低其国际竞争力,间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减少三高产品的生产”。所以当市场需求减少或者由于成本提升导致利润减少的时候,企业出于自身盈利的考虑会减少三高产品的生产。并且,我国也曾郑重承诺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为了实现我国承诺的目标,必然会有相应的措施出台,而这些减排措施会对企业的三高产品生产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企业三高产品生产。如此一来,碳关税的征收是我国企业对外有国际市场紧缩的压力,对内有国家措施的催促,我国企业自然会减少“三高”产品的生产,从而能够减轻我国环境污染。
 
倒逼外贸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从长远的角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碳关税的征收可以促进我国的外贸企业进行节能减排从而达到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目的,进行更加可持续的外贸增长。“同时碳关税作为一种强制加在我国出口产品上的税种,它也会从一定程度上逼迫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调整企业结构,增加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例如,我国水泥行业巨头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降低其在生产水泥过程中的碳排放,从2005年开始筹备CDM余热发电项目。历时4年,终于开创了我国水泥行业余热发电的先河,为降低水泥行业碳排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另一方面,由于碳关税的征收会使得我国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高排放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遭遇淘汰,这对于淘汰我国相对落后的产业、缓解部分产能过剩、提高行业集中度是有利处的。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碳关税的征收可能正是给我国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机遇,为这些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动力从而加快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步伐,更快更好地向绿色产业转型。
 
有利于外贸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开拓新市场
 
  一直以来欧盟、美国、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牢牢地占据了我国贸易伙伴前三的位置。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即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全世界闻名的环境壁垒非常苛刻、碳技术处于世界相对领先的地区,所以他们也自然是最期望能够征收碳关税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美国和欧盟不仅希望通过征收碳关税来达到抑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碳经济的发展的目的,也希望能够用碳关税政策来抑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减少发展中国家高速发展对他们的威胁。因此,不难预测碳关税的征收问题在未来必然会被发达国家频繁提出。这也就使得我国的外贸企业出于对自身生存的考虑不得不开拓新市场,趁机“走出去”提升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影响力。同时我国的企业也可以好好利用开拓新市场的机会去海外国家并购清洁技术和低碳核心技术,再利用国内大市场和低成本的制造优势,使这些技术成本更低、更加成熟,进而在此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3.2实施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直接冲击我国高碳产品的对外出口贸易
 
  碳关税所针对的高碳产产品,例如机电产品、钢铁、化工产品、建材等占据中国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其对于中国出口贸易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碳关税的征收将直接导致高碳企业产品的出口成本上涨,削弱高碳企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相应的高碳产品出口也会被征收碳关税的发达国家限制出口数量,从而导致出口市场会被压缩,这对于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国内的杨立强和马曼就曾经用GATP模型定量地分析碳关税对我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影响。他们假定在碳关税为10、30、70美元/吨碳的情境下,根据征收碳关税的国家的不同做出了分析结果。
 
  碳关税征收的档次越高,我国对外出口的增加金额就越少,当美日欧三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向我国征收碳关税的时候,我国的对出口金额将出现绝对值的减少。可见,碳关税对于我国高碳行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间接波及与外贸高碳企业相关的重大企业
 
  碳关税征收的直接影响是对高碳企业出口的巨大冲击,而其间接影响便是对与之相关的重大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波及,例如在整条供应链中处于下游的企业,包括大型零售企业、制造业、食品生产、房地产、建筑业、运输业和物流业。因为节能减排与气候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各国的普遍共识,碳关税的征收将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出台越来越严格的环境立法和扩大能效认证市场规模。因此,不仅高碳企业产品要符合碳排放要求,与之相关的能源供应商也必须符合新的能效规定,所以中国大量中下游企业也将受到间接波及。
 
对外贸制造业产生较严重冲击
 
  制造业一直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行业之一。一旦碳关税征收对于我国的制造业冲击也是非常严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认为,发达国家在2020年征收碳关税的水平大约会在30美元~60美元/吨碳。如果按照60美元/吨碳计算,碳关税的税率已接近甚至超过中国部分出口产品遭遇的反倾销税。“该研究称,在15个工业品生产部门中,受碳关税影响产量下降比例最高的五个制造行业依次为:仪器仪表办公机械、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制品、电气机械器材和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中受到最严重冲击的行业为仪器仪表办公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在30美元碳关税率下产量下降3.5%,在60美元碳关税率下产量下降6.96%;纺织行业在30美元碳关税率时产量下降1.6%,在60美元碳关税率时产量下降3.18%”。以轮胎行业为例,按照欧盟的有关法规,到2012年输欧的中国轮胎必须要打上“节能轮胎”标签,否则将被加征碳关税。“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轮胎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推算,如果中国的轮胎被课以碳关税,税率将可能高达80%以上”。
 
遭遇更加恶劣的出口环境
 
  “欧美国家对中国贸易制裁的手段日益多样化,由原来的反倾销为主,升级为反倾销、反补贴相结合”。而征收碳关税无疑可以针对很多高碳排放行业,比反倾销、反补贴结合的方式更加不利于我国的货物出口贸易。这种有主要针对某个产品,小范围的摩擦逐渐演变到产业之间的摩擦无疑是进一步恶化出口环境。
  另一方面,以往的反倾销、反补贴相结合的措施是既可以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征收,又可以由发展中国家征收。而碳关税基本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征收,这就使得本身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出口环境上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我国面对碳关税的措施
 
  碳关税的征收对于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然而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应对碳关税,我国的出口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碳关税,这才是探究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终极目的。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可以预见全世界为了防止气候继续恶化下去,不管碳关税将来是否会真正实行,节能减排措施是必须采取的。因为低碳经济已成世界经济新趋势,同时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当然,认同低碳经济不等于认同美方碳关税。中国应在碳关税问题的利益博弈和权衡中有所作为,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4.1我国政府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对外聚合力量、结成同盟、争取主动权
 
  当今世界,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碳关税的讨论持续升温,因而他们也成为碳关税问题的主角。这样的格局无疑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碳关税问题上占据主动的位置。而我国现在对外措施上最应该做的便是夺回主动权,这也是积极应对碳关税问题的重要前提。
  一方面,我国应该积极地游说其他发展中国家,使其能够跟我国在碳关税问题上站在同一立场,最好能够结成反碳关税同盟。毕竟,能否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力量是我国能否有力地应对碳关税问题的重中之重。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反对碳关税的力量也可以给欧美等欲征收碳关税的主要国家以压力,在国际上造成一定的声势,夺回舆论的主动地位。另一方面,我国应该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于碳关税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质疑,并且在国际上进行宣传,就能够为我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应对碳关税。
  同时,我国也应该积极地发动外交力量,将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上所采取的措施和所作出的努力进行一定程度的传播,以期能够一改以往污染大国的形象,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以获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对内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归根结底,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一旦能够发展好低碳经济,这不仅可以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拓展空间,同时也为改善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方面,中国应该果断地做出决策,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制度上督促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应对碳关税也是为国自身的发展着想。例如,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约束性指标,即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17%,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这些措施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节能6.7亿吨标准煤。这些明确的目标对于我国减少碳排放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我国还在积极地筹划碳交易试点,以期将来能够逐渐地推开去,从整体上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积极加大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投资。发展任何一种新型模式的经济,雄厚的资金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应当承担起部分的资金责任,解决行业或者企业发展低碳企业的资金问题。
 
企业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应对碳关税不仅是国家应该承担起责任来,高碳行业的出口企业也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积极应对。
 
积极发展低碳技术
 
  企业作为出口产品的直接供应者,其最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而节能减排的核心就是要创新技术。目前我国出口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技术创新上的不足,这直接导致了“三高产品”的产生,因此企业应当加大对技术创新尤其是低碳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员工进行低碳技术创新,才能够在应对碳关税的同时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水泥行业为例,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开始用其他清洁原料代替化石燃料,这样就能够大大的减少碳排放。同时,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如CCS技术(CO2捕集和封存技术),这些都是有待我国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尝试。
 
积极开辟产品新市场
 
  长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市场,这也从无形中加剧了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面对欧美国家对于碳关税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国际贸易环境,企业也应当积极地开辟产品新市场。这样从一定程度上摆脱对于欧美市场的高度依赖,即便欧美等国开始征收碳关税,多元化的市场也能够降低其对于我国企业的冲击。
  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兴的关税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出口大国影响必然是非常大的。并且,碳关税的提出从环保意义上来说是符合当今社会保护环境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所以我国要发展经济,提升自己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必须针对碳关税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相关的研究。本文阐述了碳关税如何在国际的大背景下提出并且发展。进而通过分析碳关税对于我国主要出口行业的影响分析出碳关税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利弊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我国相应的面对碳关税的参考措施。提倡我国积极地面对碳关税这样一个既是考验又是契机的新兴关税。通过碳关税积极地对我国的行业进行良性改造和发展先进的低碳技术,以期能够更好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皓炜.中美低碳经济与减排战略比较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04
  [2]郑春芳、陈仙丽.“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四大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1:30-32
  [3]DagoumasA S,Papagiannis G K, Dokopoulos P S. An economic assessment of the Kyoto protoeol applieation [J] . Energy Poliey, 2006, 34:26一39.
  [4]张昕宇.“碳关税”的性质界定研究[J].求索,2010.09:28-30
  [5]冯新.外部性、负外部性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N].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10年8月
  [6]吕维霞、李茹、屠新泉.新形势下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N].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月
  [7]庄智、胡琼琼、朱伟峰、徐强、谭洪卫.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与现状[J].低碳社区绿色建筑,2009:412-415
  [8]李武歌.碳关税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2011:105
  [9]王爽、于巧丽.碳关税对中国外贸影响的两重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23-24
  [10]陈宁宁、张华.浅析碳关税对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692:6-7
  [11]杜强.低碳经济下出口贸易战略调整的思考[J].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12]杨立强、马曼.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GTAP模拟分析[N].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10月
  [13]石晓岚.碳关税与中国对外贸易[J].河北金融,2010
  [14]杨帆.碳关税的性质及相关概念解析[J].经济生活文摘,2011(09)
   [15]Ahmad, N. and A. Wyckof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oods,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Working Papers, 2003/15, OECD Publishing, 2003.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