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勇:青海省发展清洁能源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2020-10-19 社科研院能源观察 易碳家
编者按:
9月30日,“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在青海西宁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应邀参会,并作了题为《青海省发展清洁能源的问题与政策建议》的发言。黄晓勇教授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经济与能源形势,指出了我国及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发展清洁能源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下为发言全文:
 
首先祝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的召开。感谢主办方的邀请!青海省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基地,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能跟大家一块分享我对当前经济和能源行业形势,以及对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我国当前的经济与能源形势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人类经历了史上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受疫情与汛情叠加冲击,国内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传统线下交易萎缩对中国实体经济,尤其对是第三产业中的零售、餐饮、民航、旅游、娱乐等行业产生巨大冲击,房地产、铁路公路运输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020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相继出台,经济已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如克强指数、GDP、固定资产投资回暖。基建投资稳健增长、消费复苏,消费品零售及出口降幅持续收窄,工业增加值增幅稳定在4.8%左右。2020年8月,CPI同比上涨2.4%,PPI同比下降2%,PMI指数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当前疫情发展仍不确定,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有所抬头,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着力于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以挖掘内需潜力,加快经济复苏步伐。
受疫情影响国际煤炭进口需求不足,煤炭价格低位运行。国际油价回升,但未恢复至油价暴跌前水平。2020年9月9日,WTI原油、布伦特原油价格比2020年4月9日分别上涨67%和22%。国内煤炭月度产量连续3个月负增长,油气保持平稳生产,消费量稳步回升,能源供需平衡。煤炭累计产销量同比略有下降,进口量较快增长。原油及天然气累计产量、进口量同比保持增长。国内LPG、LNG价格均有所上升。

我国及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已成必然趋势。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大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表示,中国将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继巴黎协定之后,中国在碳减排方面作出的又一重大承诺,必将对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利用大国,风能、太阳能新增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新能源开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在资源和技术上已具备大规模快速发展的条件。中国风电技术发展迅猛,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技术在材料、电池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是清洁能源政策补贴力度持续减弱,清洁能源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随着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支持力度逐步退坡,清洁能源发电进入平价甚至低价时代。清洁能源企业普遍存在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水平薄弱等问题,未来仍要提高技术研发能力,进一步降低风电和光伏装机成本。
二是清洁能源盈利水平下降,上网电价竞争加剧,清洁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机制尚未形成。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市场化招标竞争加剧,相互竞价压价致使清洁能源企业盈利水平下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建设深入推进,清洁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亟待理顺,清洁能源上网应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是并网问题难解,消纳机制未达预期。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可能导致系统转动惯量不足,对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较大压力。海上风电、陆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规划及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存在超出系统消纳能力导致弃风弃电的风险。
青海作为三江源头,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资源禀赋独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清洁资源。青海已建成海南州、海西州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形成了“上游制造保障下游发电、下游发电促进上游制造”的循环体系。2018年、2019年,青海相继获批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和国家公园示范省,省内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截至2020年4月底,青海省水电、太阳能、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801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规模的87.7%,其中新能源装机达到1609万千瓦,占比达到50.4%,是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份。
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青海省在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上,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外送通道建设滞后。特高压直流工程配套电源建设滞后,冷湖、茫崖等适合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的地区电网基础设施薄弱,电力外送能力有限。青海省清洁能源场站存在弃光、弃风等问题,清洁能源高峰时段电力电量消纳存在困难。与此同时,光伏组件“退役”问题开始显现。随着青海光伏装机容量逐年快速增加,电池组件老化、回收等问题逐步显现。按照光伏组件平均使用寿命25年计算,2025年青海将迎来首批光伏组件报废,如不进行回收处理,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清洁能源是中国能源优先发展的领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配置结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益,降低环境污染。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需要走在“技术上相互交流,管理上相互借鉴,人才上相互培养”的道路,构建有利于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实现清洁能源产业健康发展。青海省作为清洁能源的富集区,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理想之地。建议当前国家和青海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
第一,建议国家对青海新能源发展给予差别化政策,对超出新能源基准电价的部分给予补贴。同时,青海省应可从财政上给予新能源发电企业一定的补贴支持,对冲补贴政策退出后带来的过大冲击。
第二,加强自主创新,降低清洁能源生产成本。通过引导科研主体技术研发与创新实验,加速清洁能源技术的转化,激发技术市场活力。生产商和运营商应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构建清洁能源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降低设备制造和运营成本,以适应清洁能源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
第三,建立健全清洁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机制。积极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鼓励清洁能源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清洁能源企业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积极性。搭建青海共享清洁能源平台。依托共享清洁能源平台,扩大青海清洁能源市场化交易规模,最大化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第四,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电子信息化新技术,实现清洁能源智能化。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电子信息技术,带动清洁能源产业上下游共同发展;将区块链技术引入清洁能源市场交易,保障交易全过程的信息安全,促进交易过程的公平、公正、透明。
第五,打通青海建设清洁能源外送通道。搭建青海与周边省份清洁能源的联动机制,将青海清洁能源外送纳入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和电力发展规划,推动外送通道的顺利建成。
第六,加强清洁能源并网运行管理及技术监督。完善清洁能源并网接入和发电运行管理,提高清洁能源机组涉网性能要求,防范清洁能源机组大规模脱网引发的连锁故障。电力科研机构应做好技术储备,加强技术监督规范,推动清洁能源有序发展。同时,要鼓励新能源企业开发利用储能设备和技术。
第七,通过加大回收利用,推进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青海将出现光伏组件大规模“报废潮”的问题,建议搭建青海光伏组件回收基地,促进清洁能源回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青海是清洁能源大省,水电资源丰富,太阳能、风能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理想之地。我们期待在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中,青海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在清洁能源建设中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