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火”了 金融机构应如何追赶潮流?
2021-02-04 新华财经 易碳家
ESG也许是2020年以来最热门的投资话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ESG投资在全球出现史无前例的增长。然而,ESG不仅仅是投资策略,还是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和评价工具,将深刻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那么,ESG为金融机构带来哪些改变?ESG投资是否“划算”?金融机构应该如何转变,才能符合ESG发展的大趋势?记者进行了调研。

ESG为金融机构带来哪些改变?
 
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价值理念、投资策略和评价工具。
 
2020年ESG“火”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ESG投资出现史无前例的增长。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部ESG咨询团队测算,全球市场对社会责任债券的需求在2020年增长了75倍。摩根大通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全球广义的ESG投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约45万亿美元。彭博数据显示,近五年,全球绿色债券、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债券的发行量增长了九倍以上。
 
那么,ESG的“火爆”,为我国金融机构带来哪些改变呢?
 
首先,ESG带来了金融机构价值理念的改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示,ESG将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引入金融业价值体系,进而影响接受金融服务的企业和项目的观念,从而实现社会价值的整体提升。
 
ESG对金融机构理念的影响已经有所体现。2019年,全球超过130家银行共同发起了《负责任银行原则》,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成为首批签约行。目前,签署方的数量已将近200家,涵盖了全球超过16亿客户的业务,约占全球银行资产的40%。
 
同时,ESG是一种投资策略,改变了投资取向。“ESG投资让金融机构、投资者从关注传统的财务指标到综合衡量社会效益,使兼顾财务和社会收益逐渐成为一种投资取向。”尚福林说。
 
安芙兰资本董事长周伟丽表示,过去投资人更多是从快速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但现在ESG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的ESG在绿色环保和绿色金融领域里做得比较多,而金融机构来践行这个原则,会对ESG有非常大的带动作用。ESG在中国的发展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周伟丽说。
 
ESG是一种评价工具,可以提供更多维度的投资评价体系和可计量、可比较的评价方式。
 
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表示,传统的估值模型中,公司价值来自未来产生的预期现金流,以及风险调整后的折现率。“ESG价值体系中,公司估值与其构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密切相关,该体系将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三个维度纳入估值,改变了估值和评价体系。”黄耀和说。
 
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ESG评价体系来自美国明晟公司(MSCI)、汤森路透、富时罗素等。尤其著名的是,MSCI将ESG纳入自己编制的证券指数,成为全球股票市场投资的重要参考。

ESG投资“划算”吗?
 
调研发现,ESG项目已经在全球大量落地。例如,印度D.light清洁能源公司为缺乏电力地区的贫穷人口提供更清洁、安全、明亮和用得起的照明产品。2008年,D.light公司获得了600万美元的第一轮融资。美国国际开发署发展创新风险基金也为该项目提供了100万美元支持。截至目前,D.light已在7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了超过2000万个太阳能照明和电力产品,改善了超过1亿人的生活。到2030年,D.light将有望改变10亿人的生活。
 
从全球看,当前已有19个国家发行了超过100期的社会影响债券,用于支持社会项目,如难民就业、流浪汉收容、糖尿病预防等。
 
在国内,绿色债券是重要的ESG金融产品。中诚信近日发布的《2020绿色债券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境内绿色债券累积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达11095.54亿元。
 
然而,为了满足环境、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规范,公司需要承担额外的ESG支出,这对公司的短期财务表现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市场上对ESG的投资和盈利能力仍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
 
“ESG不仅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带来真金白银。”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说,“ESG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成本,如果ESG评级分数比较低,在市场的融资成本就会上升。反之,融资成本就会下降。”
 
黄耀和认为,ESG表现优良的公司,客户会被企业的社会使命所吸引,购买其产品并支付溢价的倾向更高,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同时,具有社会责任的投资者更有意愿以较低的预期回报率向ESG表现优良的公司进行投资,在债务融资方面能够以较低利率获取债务融资,政府亦有意愿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而降低折现率而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
 
数据也证明,ESG投资收益表现良好。根据MSCI统计,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MSCI新兴市场ESG领先指数的表现优于MSCI新兴市场指数,且波动率更低,夏普比率更高,具有显著的增厚收益效果。

ESG新理念下,金融机构该如何做?
 
ESG在资产配置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长期来看,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未来也将影响对实体经济的资本配置。那么,在这种大趋势下,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做呢?
 
尚福林认为,金融机构应当以ESG为抓手,加快推进“三个转变”。
 
一是由自身利益向社会利益转变。金融业要实现自身发展与促进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主动减费让利,助力普惠金融。
 
二是由短期收益向长期价值转变。金融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纠正经营的短期行为,避免资源配置扭曲,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提升生产经营的环境绩效,降低环境成本。
 
三是由被动淘汰向主动引领转变。金融业应当主动发挥引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和金融杠杆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化升级,这也是对接国际规则、提升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根本举措。
 
ESG理念的不断传播和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加,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机会。
 
德意志银行ESG咨询团队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ESG已成为固定收益市场,尤其是投资级债券市场的一大趋势。随着ESG投资逐渐进入新的市场,尤其是高收益债券市场,以及欧洲央行接受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债券作为抵押品,ESG投资史无前例的增长趋势仍将持续。
 
此外,据统计,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机构已经提出了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以鼓励型披露为主,部分交易所强制性要求披露ESG信息。2018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框架。因此,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
 
(本文参与调研:闫鹏)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