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长三角碳排放权二次分配机制
2021-04-15 经岚观察 易碳家
谢谢主持人。刚才听了我们前面三位老师特别精彩的发言,从国家层面,还有我们上海的各个层面,以及政策理论,我觉得都非常的丰富,我也受益良多。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长三角绿色金融与零碳发展。
长三角绿色发展水平:东强西弱,南强北弱
2020年9月22号,中国做出30·60碳达峰和探中和的承诺,我们可以把这个承诺理解为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零碳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基于我们对于最新发展阶段的判断,即在十四五规划和2030年远景发展阶段,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正是根据这个判断,聚焦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深思熟虑”所得出的重要结论。
体现在长三角的发展上,自从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社会经济进入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并进入一体化发展的密集施工阶段,长三角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就是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相得益彰的新型的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长三角推进绿色金融与零碳发展意义重大。
先来看一下目前长三角整体经济发展情况,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高度集聚,以占国土两点2.1%的面积,集中了全国约25%的经济总量,过去5年里长三角整个的社会经济也得到长足的发展,GDP增长62%点,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增长54%,这些数据都说明长三角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对绿色发展提出较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评估长三角绿色发展水平,我们构建了一个包括23个参数的城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通过这个指标体系来整体评估评价长三角绿色发展水平,以及长三角41个城市绿色发展水平。通过评估,我们可以发现,长三角绿色发展水平正在逐年改善和提高,就地区结构而言,总体上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格局。就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零碳发展而言,绿色发展的现状仍然存在较大的挑战和不足。

长三角碳排放聚集度非常高
 
根据相关研究的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在碳达峰的实现上高度不一致,从碳达峰的领跑城市到紧迫城市,都各有代表。其中,上海属于碳达峰的领跑城市,而淮北等城市则相对滞后,属于碳达峰的紧迫城市。这意味着,仅就绿色发展而言,整个长三角呈现出相对比较均衡和稳定的态势,但就零碳发展(近期以碳达峰为特征,远期以碳中和为目标)上,则呈现出非常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尤其是在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无疑对长三角的未来发展提出较大挑战。
一是长三角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还是偏重,平均水平而言,服务业已经占到经济总量约6成左右,但部分地区的,如安徽省,产业结构还是相对比较重的,所以零碳发展的压力会相对比较大。
二是长三角能源消费总量还在持续增加,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会对能源消费提出较高要求,同时能源消费中,不仅对煤炭的依赖较高,而且对外依赖度也较高,这些都对零碳发展形成极大制约。
三是长三角碳排放总规模偏大。长三角的碳排放强度肯定是低于全国水平的,但长三角碳排放的集聚度非常之高,碳排放总量规模很大。据估计,长三角碳排放大概占到全国的20%左右,也就是我们以25%的经济总量,排放了20%的碳。
此外,长三角41个城市之间发展差异也很大,在产业、经济、技术、金融等各方面呈现出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零碳发展上形成有机的协同关系。
以绿色金融为例,长三角41个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有着较高的异质性,根据我们的研究,作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衢州和湖州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评级为A+),另外,上海近年来也在绿色金融上取得长足进展(评级为A+),取得一定成绩。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相对比较落后(评级为B或B+)。这意味着,就目前发展的现状而言,长三角绿色金融并无法有效地支撑零碳发展。

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绿色金融发展体系
 
为此,我们认为长三角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发力,全面提升零碳发展的能力。
一是在长三角区域层面上面应该开展系统的零碳发展研究,特别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专项规划研究。主要是在区域层面上开展零碳发展研究,能够在能源的利用、交通用能、建筑节能减排以及产业节能减排等方面,充分发挥地区一体化的独特优势,把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零碳发展纳入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框架中,形成各地区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一个发展体系。
二是以零碳发展为目标,构建致力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金融发展体系。根据之前分析,整个长三角的绿色金融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只不过在系统性和协同性上还有所不足,我们理应围绕零碳发展目标,进一步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在长三角范围之内探索转型金融,来探索零碳发展的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绿色发展的价值转换。
三是大力建设和完善碳市场,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落脚在上海和长三角,这是长三角的优势,碳市场和碳金融将成为助力零碳发展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我们需要进一步从区域层面上去把握碳市场发展的机遇,探索构建区域性的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并完善碳金融的区域发展体系,特别是探索建立长三角统一的碳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通过区域碳市场,把长三角41城市之间的碳排放权或碳配额进行统一配置,并建立区域碳配额流动机制,即率先在长三角区域建立三省一市之间以及省市内部各地区之间碳排放权的二次分配和流动机制。
(本文系作者在澎湃新闻与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绿色金融全球瞰”沙龙活动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李志青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