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21-07-21 信达证券 易碳家

当前,全球碳市场建设总体呈现“下沉”特征:

   国际碳市场陷于停滞。碳配额交易市场,因难以在全球年排放上限、各个国家碳配额分配等问题上达成共识,故一直无法建立;碳信用交易市场,受益于《京都议定书》设立的三种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约机制、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国际碳信用交易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初步建立;但之后,由于各国参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3-2020年)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发达经济体调整碳信用购买要求等原因,该市场成交量出现了明显下降。《京都议定书》于2020年到期,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定》开展了新合作机制探讨,但距离机制出台仍需时日。

   国家/经济体碳市场之间相互影响加深。一是开展碳市场连接的探索,瑞士碳市场于2020年与欧盟碳市场完成了连接;二是欧盟积极推进碳边境调节机制,310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MechanismCBAM)议案,计划2023年正式施行。

   国家/经济体碳市场加快建设。随着2020年多国提出碳中和目标,更多国家/经济体开始推动碳市场建设。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nternational Carbon 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ICAP)统计,截至2021131日,全球共有24个运行中的碳市场;有8个碳市场正在计划实施,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启动运行;还有14个国家/地区在考虑碳市场这一政策工具在其气候变化政策组合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全球碳市场发展现状

资料来源: ICAP,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截至2021年1月底)  

展望未来,自上而下的Cap & Trade模式难以推行,自下而上推动国家/经济体碳市场连接、逐步组建全球碳市场将是可行途径。《京都议定书》总体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带来各方争议过大、难以形成共识等问题。《巴黎协定》转向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规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各方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步增加当前的自主贡献,并尽可能增大力度。在此政策背景下,结合上述理论和现状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全球碳市场大概率将自下而上、由各个国家/经济体碳市场耦合连接而成。

   碳价相近国家的碳市场或将逐步连接。碳市场连接后碳价将趋同。边际减排成本相近的碳市场连接,价格变化有限,对控排企业影响较小。瑞士碳市场于2020年与欧盟碳市场完成了连接,此后价格趋于一致。

欧盟与瑞士碳市场连接前后的碳价变化    

资料来源:ICAP,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截至2021年3月)  

   碳价差异较大的国家,或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经贸谈判等方式,对碳市场施加间接影响。碳价差异较大的国家难以直接推动碳市场连接,而维持不同的碳价将对各国经济发展、出口商品竞争力产生差异化影响,因而碳价将成为国际竞争博弈的重要内容。可以预见,减排进度较快国家将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经贸谈判等方式,对减排进度较慢国家的碳市场施加间接影响,提高后者的碳成本。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