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碳中和”:石化行业如何在碳市场中自处
2021-08-02 卓创资讯 易碳家

导语

全国碳市场自7月16日开市上线,碳配额价格稳中上涨,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价格收盘价54.17元,较7月16日开盘价(48元/吨)上涨近13%。虽然当前全国碳市场仅纳入2162家电力企业,但从前期以及目前碳市场的动作来看,石化行业已经活跃在碳市场前线;而随着碳市场建设进度加快,石化行业纳入碳市场也将不再遥远。

一、两桶油领衔参与全国碳市场

 

 

如上表所示,在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当天,首批成交企业中两桶油的身影格外引人关注。据悉,中石油中石化之所以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企业自有电厂被纳入到首个履约周期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石化行业纳入碳市场做准备。

另外,全国碳市场上线后的10个交易日内,以大宗协议的方式完成的交易仅一笔:7月21日,中石化从华润集团买入10万吨全国碳市场碳配额,完成第一笔“大宗协议”成交。

由此可见,石化企业在碳市场中保持了相当的活跃度。而“两桶油”领衔碳市场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其他石化企业做了尝试和示范。

二、石化企业在不同层面关注“双碳”建设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速度加快,国际能源、石化“巨头”在低碳和转型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加快了速度;同时,国内大型石化企业也在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关注和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

从国际企业来看,BP(英国石油公司)在近年来的企业报告和能源展望中,分别表示了自己将“未来十年减少油气产量40%”、“告别石油,完成绿色转型”、“2050实现净零排放”,由“IOC”(生产资源的国际石油公司)转为“IEC”(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综合能源公司),7月21日,BP和沃尔沃汽车亚太宣布,双方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在中国推进“净零”;雪佛龙计划全面削减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到2035年将销售产品的碳足迹减少30%,到2050年将减少65%将;壳牌则宣布将“全产业链参与综合电力服务和氢能布局”;道达尔与合作伙伴一起实施“未来能源联盟”以及“到达零联盟”计划……

国内企业方面,中石油:宣布未来十年减少油气产量40%气占比、持续加强碳排放管理,加大碳交易与低碳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发展CCUS、联合积极向社会供应绿色能源、联合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北京燃气、华润燃气和新奥能源成立甲烷控排联盟;中石化:碳中和加油站、一基两翼三新、布局氢能产业、光伏电站、力争比国家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打造发展油气氢电服“加能站”等;中海油:成立碳中和研究所、布局氢能产业等。

可以看到,在气候问题和能源转型双重推动下,国内外能源、石化企业都在做不同的努力和转型,主要转型的方向可以归纳有:绿色能源(氢能、风光电等)、CCUS、能源规划信息服务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转型和前期布局并不意味着企业主营业务的“急转弯”,而是面对“双碳”目标和碳市场做的提前准备和“抢跑”,一方面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绿色低碳业务也将在未来石化行业纳入碳市场后,可以用以抵扣碳排放配额,以及作为CCER进行交易,也是企业降低成本、创造收益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石化行业或将面对的问题分析

1.何时纳入碳市场:按照生态环境部统筹规划,各行业协会正在制定进入碳市场的相关规则和计划,以“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加快碳市场建设速度。据此预期,全国碳市场对各大高耗能行业的纳入速度有望加快,石化行业作为其中一员,也将在近3年内纳入碳市场。

2.除进入碳市场外还有什么需要面对的问题:近日,欧盟正研究制定碳边境税相关方案,涉及钢铁、铝、水泥、电力等高碳排放产品。虽然本次没有提到石化产品,但石化产品作为高碳产品之一,也或将面临相同问题。对于这一“碳关税”的问题,我国呼吁坚持多边主义,减少壁垒。从另一方面考虑,相关生产企业也应提前做好部署,准备应对这一不合理的关税政策。

3.电力会不会紧缺,电价会不会上涨:目前来看,我国对煤电的替代不会做“急转弯”和“急刹车”,现阶段需要控制的是效率低下的老旧煤电装置,提高效率。真正要减少煤电供应需要以新能源装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为前提,因此电力供应不会出现问题;电价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29日称,将部署各地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电力市场化进程深化,电价或将受影响有所增加,但应为合理、有序增加。

4.会不会征收碳税碳税在国际上是与碳排放权交易并行的一种推动降碳的方法,我国目前选择使用碳排放权交易来控制碳排放总量;而碳税更强调控制排放成本,目前来看,我国选择了更适合本国发展的碳排放权交易,但也不排除未来会征收碳税的可能。

5.如何在碳市场中规避风险,降低成本,获得利润: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和布局:①热点需求产品,如可降解塑料(8205-105.00-1.26%)、风光电装机用材、储能设备用材、CCUS设备等;②CCER项目的建设,如上文提到的风光电、减碳技术、吸收技术等,都可以在发改委备案认定CCER项目(当前认定已暂停,但预计随着全国碳市场运行,开放CCER交易后会重新开放认定),获得的CCER额度可以用以抵扣碳排放额度,也可以在碳市场中交易;③绿色金融,可以参考《聚焦“碳中和”(五):全国碳市场上线在即,如何参与碳交易》介绍的碳金融相关内容。

总的来看,石化行业面对“双碳”和碳市场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提前布局,合理应对挑战可以规避风险,提前做好准备;把握机遇,也将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成为新的“弄潮儿”,领行业风骚。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