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手段给冬奥的二氧化碳“算笔账”
2022-01-25 新京报 易碳家
中国在办冬奥会的过程中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最后如何通过调控方案实现碳中和?余碧莹介绍,在申办冬奥会时,中国就提出了“绿色”办奥、实现冬奥会碳中和的目标,为了这项承诺,她和项目团队持续攻关,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冬奥会的二氧化碳“算笔账”。目前,已建立了实时分析和反馈赛事相关碳排放特征的全景式碳排放智能管控与碳普惠云平台——冬奥碳测,形成了北京冬奥会低碳技术方案库,并科学量化各项低碳技术与减排措施的减排成效。
 
听起来是否有点云山雾绕?余碧莹逐一揭秘了幕后细节。“碳中和”简单来说就相当于没有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即使排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要被吸收掉,这就是“零碳”目标。“核算碳排放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碳’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用客观、科学的设备和手段告诉大家,今天哪些活动产生了二氧化碳,产生了多少。”
 
余碧莹介绍,二氧化碳的产生与人、设备、运营和物资消耗情况都有关系,团队首先需要对与冬奥会相关的人、机器、物品以及环境进行监测,以采集的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全面核算出中国办冬奥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为后期“碳中和”提供准确的调控方案。
 
拿速滑馆来说,团队从设计建设阶段开始测算速滑馆在赛事全过程中可能节省的排碳量。余碧莹介绍,速滑馆采用了BIM数字化建造技术,放弃了冗余设计,用钢量节约了2800吨左右;此外,速滑馆采用的索网屋面可较传统建筑节约75%的钢铁。
 
节省材料和碳有什么关系?钢铁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碳排放——铁矿石和焦炭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铁去碳生成钢,也就是在钢铁的生产、制造、运输、加工整个过程中均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算出节省的材料就能算出减排数据。不仅如此,“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过程中也有减排高科技,余碧莹介绍,“水立方”的智慧之处在于设计了比较简易的、可快速实现水冰转换的方案,泳池并没有被填平,而是在泳池内搭建可转化的钢架结构,再在上面铺设冰面,节省了大量混凝土等建材。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