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各家碳账户之间会打通吗?个人积累的碳积分是否也能交易,还可以有哪些激励用户践行低碳的方式?
2022-06-23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易碳家
  王乃祥: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个人参与,一是通过参与碳市场交易影响碳定价,二是通过参与碳普惠量化活动扩大行为减碳,前者大家关注度高,后者实际影响力大。
 
  你提到的多家银行上线碳账户量化记录个人低碳行为,实际上属于碳普惠范畴,这也是现阶段个人可以普遍参与的方式,也是通过低碳生活方式支持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体现。普惠更多侧重于宣传引导,限于技术条件和成本等因素,碳量化的要求并不会特别严格,不同机构推出的碳账户在应用场景和底层算法等方面可能都存在差异,愿否打通要看各家意愿,能否打通需要统一标准。通过公益性碳普惠形成的碳积分,与商业性碳交易框架下的碳资产,本质上是两个概念,除了量化标准方面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确权要求,只有经过主管部门确权后的量化减排量,才能成为可交易的碳资产。
 
  目前,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在主管部门指导下研究设计个人碳账户,争取能够早日推出,为个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探索更多的激励方式。
 
  “碳达峰碳中和”会提供经济增长新动能,拉动新的投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矛盾。结合碳减排目标,企业可以碳资产管理为切入点,通过绿色信贷等金融手段将资产价值最大化,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