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的多地高温想必让大家印象深刻,7月13日,上海徐家汇测得的气温创造了187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达到了40.9℃,人们中暑甚至得热射病的概率迅速提高。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情况可能还不算太严重。
上图展示的是2022年7月13日东半球部分地区的气温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在很多地方气温已经攀升至40℃以上,打破了许多长期记录,并造成了更多衍生灾害。就在上海出现史上最高温度的同一天,非洲的突尼斯气温达到了48℃,达到40年以来最高温;伊朗的气温自6月底就一直在52℃这个惊人数值上居高不下。在已经历严重干旱的欧洲地区,一波波热浪加剧了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地区的野火肆虐,葡萄牙有3000多公顷土地被烧毁,全国超过一半的地区处于红色警戒状态;在意大利,创纪录的高温在7月造成了马尔莫拉达冰川的部分坍塌,雪崩造成了11名徒步旅行者的死亡。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世界各地频现的极端高温天气毫无疑问是人为导致全球变暖并引发极端天气的一个例证,其不但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导致一系列长期且难以逆转的不良后果。
本文整理了8个相关数据,希望以此呼吁更多人重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面对这张给全人类的红牌警告,应对气候危机已经刻不容缓。
每6年一次
2021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日内瓦发布最新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内容指出,极端高温的频率会随着气候变暖而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当未来20年内全球升温达到甚至超过1.5℃时,以前50年才可能会出现一次的极端高温将会变成每6年出现一次;而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到4℃,在此情境下,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会每1~2年就出现一次。
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1.11℃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热的年份都在2015年以后出现。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水平高出约1.11(±0.13)°C,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当年的加拿大出现了近50°C的破纪录高温。由于2022年尚未结束,我们还不能确定2022年是否已经再次打破平均记录,但根据NASA的数据报告,刚刚过去的2022年6月比1880~1920年期间高出1.18℃(2.12°F),已与2020年并列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全球变暖速度是以前的2倍
全球变暖的速度并不均匀,但全球平均温度的总体上升趋势表明,变暖的地区明显多于变冷的地区。根据NOAA国家气象局的2021年年度气候报告,自1880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温度是以每十年平均0.08℃的速度在上升,而自1981年以后,气温的平均增长率变成了每十年0.18°C,是原有升温速度的2倍还多。
南极每年有1480亿吨冰融化
由于气温持续升高,全球范围内的冰盖、冰川、海冰范围都在快速缩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极海冰的范围和厚度都在迅速下降;包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等在内的各地冰川也在萎缩。美国宇航局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的数据显示,1993~2019年间,格陵兰岛平均每年损失2790亿吨冰,而南极洲每年损失约1480亿吨冰。
全球每年海洋热浪天数增加了50%
自1955年以来,全球变暖的90%首先发生在海洋中。NASA的数据显示,2021年是海洋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也是全球海平面最高的一年,在这一年,仅温哥华海岸上被活活“烤死”的贝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就可能超过 10 亿。由于海洋热浪给人带来的直观影响不如陆地热浪明显,直到近些年,人们才开始重视对海洋高温的研究。《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年的一项相关研究表明,1925年到2016年,全球每年海洋热浪天数增加了50%以上,热浪频率提高了34%,持续时间延长了17%。另一项2019年发表在《前沿》(Frontiers)上的研究则表明,到2100年,无论人类是遵循高排放路径还是低排放路径,海洋都可能处于“近乎永久的热浪状态”。
极端高温影响20亿人的生活
暴露在过热温度下对所有人类都会造成严重的生理影响,包括诱发既有疾病、导致过早死亡和残疾等。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会被极端高温影响生活的人口达到将近20亿人。该研究在近35年内跨越了13000多个定居点,研究人员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近6000个城市的极端高温暴露显著增加,城市人口暴露于高温的危险整体增加了200%,贫困和边缘化人群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已有超过16.6万人死于极端高温
除了直接导致人生病,极端高温还会给卫生和紧急服务带来很大负担;增加水、能源和交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电力短缺甚至停电;造成庄稼或牲畜受损从而给粮食和生计安全带来严重影响。这些压力反过来又会造成更多的伤亡。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的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7年,超过16.6万人死于极端高温,这个数字占同一时期所有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11%。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有数据显示,在2030年至2050年期间,预计气候变化每年将造成约25万人死于营养不良、疟疾、腹泻和热应激,如果根据11%的比例来计算,这意味着未来可能每年都会有将近3万人直接死于极端高温。
本世纪末极端高温可能造成全球GDP下降23%
全球变暖将对多项工种造成直接影响,其中农业和建筑领域受影响最大,持续升高气温将迫使一些行业缩短工作时长或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各国GDP。斯坦福大学2015年的一项研究则表明,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那到2100年时,全球总GDP可能会下降2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表的一份调研报告也提出,极端高温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到2030年全球或将损失2万亿美元,亚洲和非洲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损失会尤其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