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2916
研究助理 | 唐惠珽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2年09月14日
摘要
全球脱碳的限制因素既不是低成本替代品,也不是可再生能源的短缺。为实现
碳中和目标,全球政治合作是重要一环,但“搭便车”效应使得国际合作难以达成。然而,还有其他因素在躁动:地缘政治或成为全球脱碳最大的绊脚石。依托化石燃料构建的地缘政治格局,其本身就成为能源转型的阻力,这种阻力来源于,在原有格局中的优势国家将因全球脱碳遭受巨额损失。此外,零碳世界也并不能消除零和博弈。
我们认为地缘政治对碳中和的影响路径有三条。现有的地缘政治决定一国对碳中和的基本立场,主要化石燃料大国普遍抵制脱碳,欧盟致力于成为全球气候领袖,中国和印度则动机复杂。其次,未来十年的地缘政治决定能源可否转型或以多快的速度转型,我们引用Andreas Goldthau的四个经典情景假设来阐述这个观点。容易被忽视的第三条路径:改变二氧化
碳排放,地缘政治风险对二氧化
碳排放产生复杂的影响,作用方向尚难预测。
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将触发一个紧张且极具破坏性的国际关系时代。当前全球气候政策疲软,能源出口国仍将处于强势地位,而欧洲可能会在短期内付出高昂代价,中国则将尽可能避免涉足激烈的地缘冲突。俄乌冲突和欧盟能源危机背景下,我们认为未来的地缘政治正在向“技术突破”和“肮脏的民族主义”两种情景发展靠拢,全球脱碳面临的不确定性只增不减。
引言
碳中和视角下,传统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遭受挑战,可再生能源抢占化石能源市场的预期愈发强烈,最终必将引起各国权力分配的变动和国际关系的调整。新秩序下的地缘政治版图将是何种场景?世界多极化或成现实,三类国家会获得地缘政治优势;传统国际联盟逐步式微,新型联盟日渐发展。能源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地缘政治冲突或新旧叠加。
中国通过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保持领先,改善了地缘政治地位。然而,正如前文所述,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地缘政治冲突或新旧叠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有欧盟能源危机的前车之鉴,中国的碳中和之路布满荆棘。作为“碳中和与地缘政治的互动关系”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本篇我们着重关注地缘政治对碳中和的影响。
正文
全球脱碳最大的绊脚石:地缘政治
全球脱碳的限制因素既不是低成本替代品,也不是可再生能源的短缺。目前主流的碳中和路径可概括为:发电从油气煤转向可再生能源,并利用零碳电力为交通、建筑和工业等下游提供能源;当直接电气化不可行时,应使用零碳电力来制造
绿色燃料,如氢气等。那么,可再生能源是否充裕?光是太阳辐射和风能就能为地球提供动力,数百项科学研究也证明,到2050年甚至更早,全球可以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系统。那零碳电力能否实现低成本替代?IRENA的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中,约有2/3的能源成本低于G20国家的最廉价燃煤电力成本。
真正的阻力是全球政治合作,地缘政治尤其关键。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政治合作是重要一环,但“搭便车”效应使得国际合作难以达成,每个国家都试图让其他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然而,还有其他因素在躁动:地缘政治或成为全球脱碳最大的绊脚石。
地缘政治缘何成为脱碳的绊脚石?在化石燃料时代,国家安全、军事实力和政治权力与国家对化石燃料的控制密切相关,有的国家本身拥有丰富的化石燃料储量,有的国家则通过部署军事力量来确保对海外石油的有效控制。依托化石燃料构建的地缘政治格局,其本身就成为能源转型的阻力,这种阻力来源于:在原有格局中的优势国家将因全球脱碳遭受巨额损失,见图表1。
其一,它们将面临重大资本损失:化石燃料储量将被搁浅,无法升级改造的化石燃料装置设备将被废弃。其二,前一条附带的经济损失,即它们的国债将无法通过化石燃料收入为政府提供资金。其三,这些国家将失去地缘政治相对优势,由于其集中持有的化石燃料被全球分散的可持续能源所取代。
零碳世界也并不能消除零和博弈。在当前的能源体系中,斗争的焦点在于能否安全、低成本地获取能源。在零碳世界里也不例外,如何为基础设施提供资金,如何控制
清洁能源技术,以及如何确保获得制造清洁技术所需的关键矿产资源,终将是一场地缘政治斗争。
地缘政治对碳中和的影响路径
现有的地缘政治决定一国对碳中和的基本立场。主要化石燃料大国普遍抵制脱碳,例如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在口头上支持碳中和,但实际行动并不如人意。欧盟在全球变暖中损失巨大,其化石燃料储备也远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因此致力于成为全球气候领袖。中国和印度则动机复杂,一方面,它们严重依赖石油天然气进口,而且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人口稠密);另一方面,它们拥有大量国内煤炭储量,存在特定利益集团动摇脱碳决心。
未来十年的地缘政治决定能源可否转型或以多快的速度转型。这里我们引用Andreas Goldthau在Nature期刊提出的四个情景假设,见图表2。俄乌冲突和欧盟能源危机背景下,我们认为地缘政治正在向情景二和三发展靠拢。
(1)“绿色大交易”假设:全球对于气候变化行动达成共识,协调一致的政策、合作与资金推动了全球脱碳。在此情景下,绿色全球化浪潮使所有国家都能分享脱碳的收益;石油国家也得到补偿,顺利过渡到可持续经济。结果是气候和安全的双赢,地缘政治摩擦很低。
(2)“技术突破”假设:中美两国在清洁技术规模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国家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清洁技术冷战”或将出现:世界分裂为两个阵营,地区集团得以强化。部分地区紧张局势加剧,化石燃料生产商必须迅速适应需求下降。可再生能源竞赛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但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被排除在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肮脏的民族主义”假设:国家优先政策强调自给自足,更青睐国内能源而非进口能源,这同时推动了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此情景下,各国将本国产业圈起来,零和博弈的回归阻碍了全球经济发展与脱碳进程,权力竞争使联合国边缘化,多边机构遭到破坏。
(4)“敷衍了事”假设:各国政策一切照旧,缺乏合作。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升,但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能源转型的速度无法缓解气候变化,同时使得化石燃料出口国因国库空虚引发政治动荡。在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推动下,各国追求不同的能源战略,现有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失衡加剧,能源不平等愈演愈烈。
容易被忽视的第三条路径:改变二氧化碳排放。地缘政治风险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复杂的影响,作用方向尚难预测。能源安全等地缘政治事件可能导致能源独立或可再生能源的扩张,从而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考虑到区域之间的紧张关系,贸易争端和军事活动影响经济生产,从而改变二氧化碳排放。根据Muhammad Anser等人研究成果,金砖国家的地缘政治每增加1%会使二氧化碳排放增加13%。
全球脱碳面临的不确定性只增不减
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将触发一个紧张且极具破坏性的国际关系时代,如果全球减碳行动迟缓、政治冲突压倒全球合作,那么这一时代最终或将以海平面上升数米为代价,使世界对气候安全的希望破灭。
当前全球气候政策疲软,能源出口国仍将处于强势地位,而欧洲可能会在短期内付出高昂代价,欧洲能源危机便是其将能源安全置于减碳战略之后的恶果。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将尽可能避免涉足激烈的地缘冲突。
俄乌冲突和欧盟能源危机背景下,我们未来的认为地缘政治正在向“技术突破”和“肮脏的民族主义”两种情景发展靠拢,全球脱碳面临的不确定性只增不减。就在9月初,G20环境与气候部长联席
会议结束时,G20国家政府未能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联合公报,随后欧盟和中国相互质疑对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本系列文章第三篇,我们将落脚点置于
碳交易市场,研究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带给
碳市场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Hafner M , Tagliapietra S . The Geopolitics of the Global Energy Transition[J]. Lecture Notes in Energy, 2020.
[2] Goldthau A , Westphal K , Bazilian M , et al. How the energy transition will reshape geopolitics[J]. Nature, 2019, 569(7754):29-31.
[3] Anser M K , Syed Q R , Apergis N . Does geopolitical risk escalate CO2 emissions? Evidence from the BRICS countri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1:1-11.
建投碳学团队
金属首席分析师:江露
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2916
期货从业资格号:F3080720
电话:023-81157276
政策解读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投资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投资者参阅中信建投(601066)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
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