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行动滞后,企业气候信息披露仍面临多重挑战
2022-11-23 致同观点 易碳家
  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十七次大会(COP27)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举办,各个国家关于推动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等关键问题的探讨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致同《国际商业报告》(IBR)调查显示,中端市场企业尽管已然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即将强制实施的范围3(涵盖价值链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温室气体报告的准备却严重不足。
 
  致同国际CEO Peter Bodin表示:“对于中端市场企业而言,确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方针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挑战,包括股东、客户和员工在内的多个利益相关方,都迫切需要一个更注重ESG理念的商业模式。”
 
ESG强制报告在即,企业行动滞后
 
  对中小企业而言,披露ESG报告以往大多遵循自愿原则。许多区域和国际组织制定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和标准,包括:气候披露准则委员会(CDSB)的气候变化信息披露框架、美国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的五维度报告框架、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四要素信息披露框架等。各报告框架侧重点不同、所针对的受众群体不同,但这些自愿性报告框架和指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ESG创新和行动推进。
 
  2021年11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在COP26期间宣布成立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以制定和发布IFRS可持续披露准则(ISDS),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一致、可比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今年年初,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IFRS S1》)与《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两份征求意见稿。及至今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全球标准即将实施,范围3温室气体(GHG)排放报告也将在2023年初成为强制性项目。
 
  在《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概念中,温室气体排放分为了三种类型。范围1包括公司的直接排放;范围2包括购买和使用电力的间接排放;范围3涵盖价值链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
 
  在接受致同调研的中端市场企业中,有67%的企业报告了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仅14%的企业报告了范围3的排放。也就是说,有高达86%的企业未报告范围3排放值,且对即将出台的ISSB标准缺乏了解,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其发展前景的忧虑。尚未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中端市场企业,如今亟需制定ESG战略,考虑从哪里开始,资源应集中在何处,并开始依据ISSB标准准备报告了。
 
  致同中国首席合伙人李惠琦表示:“尽管各国对于ESG的实践路径各不相同,但总体方向上一致。在我国,自‘双碳目标’提出后,ESG信披法规制定走上快车道,上交所、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今年已先后发布ESG专项报告披露要求,让ESG报告成为一种必选项。在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下,相信今年发布ESG报告的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比例将大幅上升,这也将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更多数据支撑。”

ESG意识提升,披露仍面临挑战
 
  在2022年上半年《国际商业报告》(IBR)中,致同调研了28个国家和地区约5000名中端市场企业领袖,了解其对于温室气体(GHG)排放报告的态度。结果显示,企业认可了报告的积极作用,他们认为:
 
  
 
报告有助于实现净零排放目标(29%);
增加企业竞争优势(29%);
有利于对业务可持续作出明智决策(29%);
增强企业应对气候相关风险的能力(27%)。
  针对即将到来的ISSB标准,中端市场企业目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追踪标准进展并规划实现方式(36%);
研究内部报告流程,为执行新标准进行准备工作(36%);
在新标准成为强制性标准之前,积极尝试新的报告流程(34%)。
  不过,由于缺乏指导,在数据收集和如何报告方面,企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当准确分析和披露影响其组织的气候变化情境时,首次报告企业的经验有限甚至全无经验,由此带来一定风险(不过同时也推动了企业内外部对新资源和专业知识的需求);
获取相关数据难度较大,小型企业不具备处理ESG信息的研究能力,因此获取相关数据尤为困难;
治理层面也存在难点,董事会是否制定了适当的流程和内控措施,以便及时了解气候相关事项?在制定企业战略时,是否考虑了气候问题,如何衡量其进展?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经营层面。

ESG报告七大实施步骤
  
  为帮助企业更好应对以上挑战,致同国际制定了企业披露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报告的行动指南:
 
  1.了解时间框架和复杂性
 
  目前,英国、欧盟、美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地区正在对气候报告(通常包括排放报告)进行监管,制定和部署有效的温室气体管理计划成为一项重大任务。企业需要从长远的角度了解由谁负责推进项目,尤其是首次进行报告的企业,不可低估将气候问题纳入业务核心所需的时间、精力和复杂性,应确保在资源、培训、员工,以及第三方专家方面进行投资。
 
  2.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动路线
 
  企业需制定正确的行动路线,以在所需的时间范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要了解要求,需要具备的条件和需要涵盖的内容,研究最佳做法,并参考同行业中其他可借鉴的路径。明确梳理企业希望在报告中表达的内容,并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筹备,优先处理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缺失信息。
 
  3.创建有效且高效的内部报告框架
 
  可靠的气候相关指标始于坚实的基础。分别记录行动路线每一步关键决策的逻辑原理,可以为未来的报告提供极大的保证。从长期来看,对相关执行人员掌握报告中的各项流程也有明确指引作用。
 
  4.定义关键绩效指标(KPI)并跟踪绩效
 
  公司应建立关键绩效指标(KPI),解决其面临的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并根据相关风险和机遇跟踪绩效。对于缺乏必要资源收集和处理数据的企业,需及时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确保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内容。目前,全球都在积极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争取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那么,重点就在于了解当前的基线排放量,确定减少基线排放量最有效的方法,并在短期内抵消剩余排放量,确保这一减排策略的可行性。
 
  5.了解财务报告影响和披露挑战
 
  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与公司报告中其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也同样不可低估。对于公司在ESG方面进行的讨论和披露,均将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例如,一家企业可能看到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或希望退出某些行业,这家企业需要考虑的内容则包括:经营策略改变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同时,还需要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动态识别主要风险,以及如何与其管理披露联系起来,这一切都与财务信息环环相扣。在一家企业开始报告之初,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至关重要。
 
  6.了解价值链和“范围3”排放要求
 
 
  越来越多处于领先的公司要求在整个价值链中作出净零承诺,并与供应商和客户密切合作,利用自身能力实现“范围3”排放目标,从而开创所有企业都有望实现的先例。而做到有效跟踪“范围3”的排放,企业必须确保其能够获得相关数据,以及分析数据所需的人才。
 
  7.建立合适的管理结构
 
  企业需要建立合适的管理结构和程序,确保董事会和管理层面的合规性。企业领导逐渐承担起气候报告方面的责任,但是对于那些尚未发起变革的企业而言,须紧抓落实以适应市场要求。需引起重视的是,企业各个层面提升整合ESG的意识和执行力,是提高其报告可信度的最重要因素。
 
  在埃及举行的COP27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强调实现环境目标(包括报告)所需的行动,重点在于执行《巴黎协定》。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中端市场企业是其中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为了实现净零未来,中端市场企业需要考虑减排,推动绿色技术革命,并争取获得气候融资以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阅读
广告
下载

易碳家APP

碳市场资讯、行情,让您炒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