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十四五”工业
绿色发展规划》,全面推行
绿色制造,助力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2〕235号),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及
专家评审,工信部于2月9日公示拟确定的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时间到2月18日。
绿色制造名单分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4个类别。其中,绿色工厂为880家,绿色工业园区为4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为112家。
绿色制造评选的渊源
从2017年开始,工信部就开展起“国家绿色制造”的评选工作。
2018年,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由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提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钢铁、石化、建材、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重点企业等共同编制了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6132-2018)。这是我国首次制定发布绿色工厂相关标准。
标准明确了绿色工厂术语定义,从基本要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方面,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建立了绿色工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绿色工厂评价通用要求。标准的发布将有利于引导广大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2022年明确说明已发布绿色工厂评价行业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要求进行自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细化了对各个行业企业的评价标准,具有针对性。
经过5年发展,“绿色工厂”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生产制造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志。我国每年都会进行不同级别的绿色工厂创建计划,一批绿色发展典型被树立起来。
获评绿色工厂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实惠
首先,积极参与绿色评选,并获得相应称号是顺应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其次,在获取绿色金融支持上,会获得相应的支持。
最后,针对入选绿色制造示范名单的企业,工信部将利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绿色信贷等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推动政府优先采购。各地也在积极争取协调地方配套资金,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项目列入现有财政资金支持重点。
近年来的绿色制造评选有什么变化
在申报数量上,2022年各地区申报数量将按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等因素确定,不再固定为20或30家。这也解释了刚刚公示的绿色工厂数量达到880家的原因。
2022年,“各地区要组织行业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产业链完整、绿色供应链管理基础好、在产业链发挥主导作用的链主企业进行申报”。而之前,范围则被限定在特定行业。
在能效水平上,2022年各地区推荐绿色工厂应与已有绿色工厂绿色制造水平指标进行对标,能效水平等主要指标应优于本地区同行业已有绿色工厂。
2022年通知明确近三年有下列情况的,不得申报绿色制造名单:未正常经营生产的;发生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以“信用中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准);被动态调整出绿色制造名单的;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关督查工作中被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被列入工业节能监察整改名单且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失信被执行人等。
工业降碳的重要意义
火电(含供热)、工业制造、建筑、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全球工业制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大约20%。而我国,工业(不包括火电行业、包括建筑业)的排放量占总量的23%。
虽然从排放强度看,我国工业二氧化
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意味着工业低碳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工业二氧化
碳排放强度从1990年的7.79吨/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降到2018年的2.37吨/万元(1990年不变价),降幅高达69.58%。但是,推动工业减碳依旧是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而绿色工厂则秉持“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理念,全面系统地解决了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问题。
因此,绿色工厂也将随着绿色低碳的发展不断提升,成为工业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