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扩大,制盐企业的扩能生产随之提升。但是制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耗高,二氧化
碳排放高,日益严格的
节能减排目标给制盐企业带来了挑战,因此制盐企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
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并应承担起
节能减排的重大责任。制盐企业需要缓慢探索如何在
碳中和的愿景下实现跨越式转型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盐企业
绿色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绿色转型的探索策略。
可持续发展下的“双碳”目标
全球温室效应引起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自20世纪末以来,这些生态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随着《巴黎协议》的签署,多个国家都承诺减少碳排放。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基于重大战略决策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反映了中国公司实现碳中和的决心,需要努力工作。中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生态建设,推动碳达峰行动的实施。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内涵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理解。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生产和生命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应控制在地球生态净化的承载范围内,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实际上,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净化的承载范围。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使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人类活动必须在生态环境的耐受性范围内,从“碳排放”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在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范围内,控制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迈向“碳中和”需要经历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和通过“
碳减排” 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从峰值逐渐减少到满足“碳中和”两个阶段。
碳排放企业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和责任,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力量。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考虑如何减少碳排放,如何抵消无法减少的碳排放。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是企业当前的发展趋势,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要实现碳中和,企业需要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入手。管理创新是通过各种方式约束和鼓励碳排放企业积极减少碳排放, 积极参与碳中和行动。技术创新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减少消费,开发绿色产品,为企业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支持。
“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在充分发挥国家能源作用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开采和制盐清洁高效利用尤为重要,这将促使制盐企业加快能源革命步伐,加快节能减排型,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培育新的商业模式,促进绿色低碳开采和制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传统开采方式和发展模式由广泛向绿色、低碳集约化转变,实现制盐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总体目标,促进制盐产业技术升级。同时,
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价值链将成为首要任务,为制盐与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耦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二)面临挑战
在“双碳”战略下,制盐企业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如生产成本增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投资风险上升、技术创新攻关任务艰巨等,对企业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结构调整和优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是制盐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现实问题。
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虽然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环境保护颁布法律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由于监管对象的范围复杂,对法律实施的实际运行过程造成了困难。实际执法主要集中在预审批阶段的控制上,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日常监关注不足。生态环境部虽然出台了碳排放交易管理措施、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法、温室气体核算方法等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但在
碳交易产品类型、市场监测、计量行业标准、配额分配方法等方面并不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制盐企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的动力,造成企业绿色转型实施中的各种问题。
制盐企业践行绿色低碳转型的探索策略
(一)绿色理念融入企业的战略、生产、经营
绿色低碳发展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融入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制盐企业绿色低碳是实现企业全面创新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企业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制盐企业绿色战略的定位首先从战略分析开始,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内外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其次是战略的选择,即确定将要实施的战略目标。最后是绿色低碳战略的实施,遵照绿色低碳战略规划,通过各种手段确保绿色低碳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偏离预想轨迹。
绿色生产是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损失,节约自然资源,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双碳目标下,制盐企业碳中和意味着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提高环境质量。作为制盐企业,如何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做好节能减排,是绿色低碳转型道路的关键环节。例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或优化生产工艺当为节能降耗的首选;选用节能设备,强化设备管控,余热充分利用; 稳定生产操作,准确生产,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保证生产长期、连续、稳定运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用
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等多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制盐企业碳排放,承担社会责任。
制度保障是对企业生存的保障。制盐企业的绿色转型和发展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保障,发展激励机制。 制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制定符合企业本身要求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在制盐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应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通过使用多种激励手段,使全体员工的主观积极性能够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绿色低碳战略的实施。
(二)环境规制与绿色激励相互并行,激发企业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
环境规制是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外部驱动力,如果环境监管水平过低,违规成本较低,企业会优先采取缴纳排污费用、上交罚款等方式满足规制。如果环境监管过高,绿色技术创新成果不仅不能满足监管要求,而且会增加企业的创新和管理成本。此时,企业将降低绿色创新水平,采取转移污染土地、改变投资领域等规避策略,降低治理成本,满足监管要求。因此,只有适当的环境监管才能促使企业才能改变资本配置的方向,增加研发投资。此外,在环境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对绿色行为的激励措施,如为标杆企业制定激励政策;在招标活动中,将
低碳环保属性纳入参考因素,提高制盐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交易机制,为制盐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加快碳减排技术或专利转化生产,对绿色制盐企业实施减税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重视市场需求,严格杜绝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大力开发低消费、无污染、节约资源的绿色产品。
四、结论
“十四五”规划提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给制盐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制盐企业作为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应抓住绿色发展的机遇,稳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