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金融的背景与框架
转型金融的概念与背景:(1)转型金融主要支持
碳排放高、
碳减排难的行业;转型金融旨在实现具有适当雄心的零碳转型,即转型活动均以实现《巴黎协定》全球1.5℃温控为目标;转型金融适用于企业主体转型和企业经济活动(项目)转型两方面。(2)转型金融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双碳”背景驱动的低碳转型;二是
绿色金融对高碳行业转型的支持力度不足。
转型金融框架:《G20 转型金融框架》包括五大支柱和22 条原则。五大支柱包括:对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界定标准、对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信息披露、转型金融工具、激励政策、公正转型。
发展转型金融的重要性:发展转型金融的重要性在于其能防范转型风险、实现ESG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推动高碳行业低碳化发展。
转型金融现状:市场实践与融资分析
转型金融工具:转型债券与常见的
绿色债券有明显区别,其中
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绿色行业的项目或企业,而转型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传统高碳排放行业(非绿色行业)减碳转型,市场参与方难以准确判断资金投向的减碳效果和减碳标准。
转型金融的国际实践:2019 年以来国际市场共发行7 笔转型债券,单笔金额在1 亿~8 亿等值美元之间,覆盖能源、基础设施及船舶等行业,发行期限5~12 年。
转型金融的中国实践:中国作为G20 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的联合主席国,推动了可持续债务工具的全球发展,银行间市场协会、交易所分别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和“低碳转型公司债券(转型债券)”支持实体企业的低碳转型融资。
转型金融的中国市场:从发行类别来看,截至2023 年6 月末,中国的转型债券总计发行了337.2 亿元,主要集中在2022 年,而可持续挂钩债券总计发行了747.5 亿元。按照行业分布来看,碳密集度较高的电力行业、石化天然气行业是主要转型债券的发行主体,大多数融资期限较短,集中在3 年期,与国际转型工具常见5~12 年的融资期限相比有较大差异,对比融资成本,转型债券平均发行时信用利差约为绿色债券的2 倍。
转型金融发展的必要性、优势和挑战
发展转型金融的必要性:我们认为,高碳行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短期内必需的部分,但需要有序转型以减少碳排放。因此,转型金融可以预防高碳行业面临的风险,同时避免风险传递给金融系统。不仅如此,转型金融可以满足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资金缺口,支持实现双碳目标。
转型金融的优势:我们认为,转型金融可以补充绿色金融的不足、缓解“漂绿”、降低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并且由于具备现成的参考框架,在实施过程中成本可控,亦可作为我国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转型金融的挑战:我们认为,融资者面临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因为转型债券缺乏绿色溢价,难以吸引投资者。由于缺乏统一的实施路线,导致管理成本较高。不仅如此,转型项目投资周期较长,转型债券的借款期限较短,会加大转型项目运营主体的还本付息压力。由于投资者面临多方面不确定性,包括资产识别难度大、可用数据不足、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此外,ESG资产管理者可能还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因为如果投资组合中的转型债券项目出现环境负面事件,卖出资产可能比较困难。